三七節 定計(1 / 2)

“裴家軍看似強悍,如今卻已是進退兩難之地,多犯兵家大忌,敗裴仁基不難,隻是李密素來敬重裴仁基是真將軍,有心拉攏他與瓦崗共舉大義,不知李靖兄弟可有良策?”李密本是愛才之人,見李靖言辭灼灼,倒也期望李靖是個新亮點,隻是非常時期,他不允許任何人與他爭功,影響他在瓦崗軍中的威望,隻是又不好表現的太過明顯。

李靖心性耿直,智略過人,卻不懂為官之道,或者說他不屑於把心思放在爭權奪利上,他隻知道別人犯了兵家大忌,卻不知道自己無形中也已經犯了別人的爭權大忌。

“裴氏父子剛毅忠君,隻怕極難動搖,不過李靖倒有一計不妨一試,那就是派一精幹之人前往東都逼反裴仁基。”李靖臉色有些凝重,但說到逼反裴仁基時聲調已然升高。

“那何人可擔此大任?”翟讓聽聞不禁眼前一亮。

“李靖兄此計甚合我意,如能成事,不但裴氏父子來歸,就連他帳下的秦瓊、羅士信也必然欣然來歸,瓦崗軍現在正是用人之際,蒲山公營也正缺帶兵將軍。李靖兄既能獻此計,那他就絕對是最合適的人選不過了,李密相信他一定能成此大事。”李密眼神閃爍,卻言之鑿鑿。

李密精於計算,心機之深可見一斑。李密知道此行東都凶險重重,故而推薦李靖前往,如此一來不管李靖成敗他都是獲利之人,李靖計謀成功,李密不費精力就可將裴家軍和秦瓊、羅士信等猛將納入蒲山公營帳下,李靖計謀不成功,那就是你李靖活該倒黴,誰讓你強出頭的,死了也不冤枉,到眾人皆無計之時,他李密又舊事重提,再實施自己的計劃,那時候就一定是眾望所歸了。

“那李靖兄可願意前往一試?”徐世績也正色道。言語中有三分征詢之意。

“李靖願往一試!”李靖的臉上展現的是絕決和豪氣,身旁的虯髯客和紅拂已經有了隨行的表情。

“如此甚好,眾兄弟暫且退下,我與翟大哥、單大哥、密公、李靖尚有細節磋商。”瓦崗其它眾將也知道細節事關機密,不宜眾思廣義,都紛紛離開議事廳。

“李靖兄,此番你去洛陽可有想好從何處下手了嗎?”徐世績問道。

“我兄妹三人曾在洛陽待過一段時間,知道洛陽留守越王楊侗年幼,凡大小事必過問王世充、元文都、盧楚三人,王世充新破齊郡義軍孟讓之後聲望更盛,楊侗現在大事多半聽王世充的,隻是此人老奸巨滑,疑心極重,不輕意相信人,要想成事,還須費一番周折。”李靖說完陷入深思。

李密此時再不言語,似乎心不在焉,那深邃的眼中仿佛閃過一絲光芒,卻沒有人能知道他在想什麼。翟讓一雙不耐其煩的眼睛不停地在四人身上徘徊,似乎隻是等待大家商議的結果。單雄信今日早議至今未見發一言,但從他那一臉的鐵青和不屑可以看出心中十分不快。單雄信是最早與翟讓在瓦崗舉事的,以前兵家大事都是要通過他共同商議的,相當於瓦崗的第二把交椅,如今他已經在“三人團”之外,也極少有人去征求他的意見,好在徐世績剛才請留的名單中有他在內,不然隻怕臉色會青得更厲害。不過他知道,此番要是逼降成功,有裴仁基和秦瓊等人加入後,瓦崗軍必將實力大增,隻是他的位置能不能保在“五人團”之內卻不好說了,所以他不積極是可以理解的,但他對三弟徐世績還是信得過的。

還是徐世績說話。“秦瓊、羅士信以及裴氏父子都是瓦崗勢在必得之人,所以世績認為此次行動應三方同步進行才好,一路還是由風塵三俠前往洛陽見機行事,或行刺,或收買,能斷了裴仁基回洛陽之路就行。一路派人前往江都散布裴氏父子已降瓦崗的消息,讓江都給洛陽施加壓力。另一路可派人秘密前往裴仁基軍中見楊姓監軍,重金賄賂,徹底逼降裴家軍,順便讓人把裴仁基家人接來瓦崗,斷了他的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