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立自己的基業?紅線你的意思是讓我背叛或者是離開瓦崗自立為王嗎?”徐世績臉無表情地問著。
當下河北竇建德所部已經統一河北,早晚要下江都、洛陽,看來紅線這次來滎陽可不是單純地來見親親績哥哥一麵的。
“有何不可,瓦崗大當家翟讓心無大誌,毫無進取之心,在瓦崗經營多年毫無建樹。自從你上瓦崗之後,瓦崗麵貌就煥然一新,現在瓦崗上下哪個不服你這個大軍師?這回楊廣下江都,天下各方勢力都打出了反隋大旗,蠢蠢欲動,虎視眈眈地望著江都和洛陽,可不是鞭長莫及就是孤掌難鳴,難以成事,唯有瓦崗軍占盡天時地利及人和。”紅線一本真正的樣子。
其實,紅線說瓦崗占盡天時地利人和是有道理的。楊廣下江都,現在天下風起雲湧,陸續打出了反隋的旗號,這正是大有作為之時,正所謂天時。瓦崗軍逼近東都不過百裏,日夜威脅著大隋的政權,誰也不可能有這裏快;而洛口地處水路要衝,所以,瓦崗軍還阻擋著楊廣回東都的路,從洛口順水而下到江都不過是半個月的事,這又占盡了地利。正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皇帝不使餓兵,誰也不可能餓著肚子去為人賣命。各路反王之所以對江都、洛陽虎視眈眈而遲遲未動的最大原因就出於後勤不能保障的考慮。瓦崗軍占了洛口以後,今非昔比,聲威大振,手中有糧氣自高啊,據興洛倉這個天下最大的糧倉非但可供四方難民食用聚民成軍,也可以讓天下各路反王共享,隻要瓦崗軍登高一聲呼,還不是天下群起而策應。所謂端人飯碗受人管,到時各路反王必然奉瓦崗為盟主,倉中有糧是人和的保證。轟轟烈烈的大革命的大好形勢已經在向瓦崗招手了。
而徐世績無疑也迎來了一次爭雄天下的大好時機。瓦崗軍頭號反賊翟讓為人老實厚道沒有什麼進取之心,在這麼好的形勢之下,必然失盡人心。而徐世績來瓦崗以後所做的事情有目共睹,對瓦崗有今日的局麵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勞,大家對他的才幹絕不懷疑,所以絕對能爭取到兩位義兄、風塵三俠等大部分瓦崗將領的全力擁戴,還有更有利的是河北竇建德部已經表態要全力幫助他,太原的李淵在李世民兄妹的鼓動下也有可能與徐世績結成同盟,如此,徐世績極有可能成為推翻隋朝進入洛陽的第一人,隻要事成之後徐世績善待翟讓等一批瓦崗舊將,曆史不會把多惡心的帽子扣在徐世績頭上,最多是“徐世績在關鍵時刻果斷地站了出來取代了翟讓,領導瓦崗義軍推翻了隋朝暴政”。而且,現在的瓦崗軍要兵有兵,要糧有糧,要將有將,要帥也有帥,完全俱備了爭雄天下的實力。
“我和瓦崗兄弟出生入死多年,翟大哥一向視我如已出,又沒有犯什麼過錯,我怎麼可以做那不仁不義之事?再說我也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我要自已稱雄天下,我隻想求得一位明君輔佐他成就一番功業,結束亂世,讓百姓過幾天安穩日子。”徐世績之前心中確實一直是這麼想的,要不然,他不會錯過現在瓦崗的大好形勢。
“可你要的明君在那裏呢?是楊廣還是翟讓?不錯,翟讓之前是沒有做過什麼大不了的錯事,可正所謂當仁不讓,在這種大好形勢下他不思進取就是個不可原諒的錯誤,你也一樣!你不是口口聲聲為天下百姓著想嗎?現在如何又能置他們於不顧?”紅線有點激動,但不可否認,她的說詞是有份量的,在徐世績心中也起了不小的漣漪。
“我不否認你說的有一定道理,但勸我自立為王之類的話請紅線妹妹以後休要再提。翟大哥一向善言納諫,我會勸他及時地聯合天下眾英豪共同出兵討伐楊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