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下月一直到秋收,甚至是十一月底地裏都有不少活幹,幾個隊長在安排人上也是做了一些調整。

像知青們,除了幾個幹得還不錯的,其他都被安排在荒地這邊了。

活也沒比稻田裏累多少,反正幹多少拿多少工分。

方嵐選擇了給新開的荒地撅草根,撿石頭、砸土塊之類的,她們選的這塊地,地勢比較高,還有點背陽,要到中午太陽才能照到。

蔣東露甚至還說等會回去吃完早飯,要帶個小凳子過來,坐著幹活。

被方嵐言語上阻止了,並告訴她,明年說不定能這麼幹。

紅林大隊水稻田差不多160畝,旱地100畝,其中一大半種的苞米,剩下二三十畝種的小麥,下個月就要收割了,緊接著過一兩個月又要種下冬小麥。

荒地將近300畝,已經開出來好幾年以上的地150畝,主要種了紅薯、高粱和粟米,一些近幾年開墾的,種過幾次的荒地,也有好幾十畝,都被種上土豆了。

剩下這兩年新開的,還得給它反複深翻,到時候種一些大豆,收獲之後再看要不要種些能過冬的糙米,這種地也沒法計較產量,種植也是為了肥地,別讓它空著荒廢就行。

同時在勞力分配得過來的情況下,還要再開荒地,畢竟荒地不用交公糧,雖然產量少,但都是自己的。

那150畝種了好幾年,能勉強稱得上耕地的土地,每畝也要交15%公糧,隊裏為了隊員們也沒有全部上報。

別看好像種了500多畝糧食,但產量也就這樣,大隊一共有一百零幾戶人家,1700多口人,成年男性不到500人,女性600多人,剩下的都是上了年紀拿半工分的老人和大半孩子,以及更小的孩子,哦,還有十幾個知青。

每年的秋收後交完公糧,再賣掉一些糧食換錢,到年底分糧時,大部分勞力多的人家倒是不缺吃,還有多餘的工分能換些錢,而家中拿滿工分的不多,或者老人小孩占比較多的人家僅勉強糊口,所以大家農閑的時候都愛山上跑,期望大山的饋贈能讓他們吃得飽吃得好一些。

有些人家在縣城有親戚,或者有手藝有門路的還能上城裏做一做短工,給家裏添個進項。

就這,紅林大隊還是排在前三的,大隊的工分不算值錢,往年最多的時候一工分能換7分錢。

排第一的紅楓大隊,耕地有足足一千畝,人口也比他們多好些,每年分去的知青也是最多的,他們隊裏去年工分能值兩毛,工分多的人家能換到好幾十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