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尼爾仿照英國辦法,製作兩種拍賣標誌的旗幟,一是紅白方格旗,一是藍白方格旗。在拍賣場所門口先掛出紅白方格旗子,表示“本日看貨”。一般貨物看貨一天,水殘、火殘的大批貨物可以看貨3天,均有專人接待。所有準備售出的貨物均分門別類堆放,並有部分樣品陳列,按順序編排號碼,供人參觀,抄記貨名、規格和數量等。
這些北方大漢換上挺括的英式軍裝之後,倒也有模有樣。
第二件事是訓話
“我的隊伍隻有三條規矩:第一條,聽我命令;第二條,聽我命令;第三條,還是聽我命令。這隊伍裏隻有一個頭,那就是我李默涵。”
“你們不需要想事情,你們隻需要想著怎麼把我吩咐的事情辦好就可以了。”
“誰跟我走,就不愁榮華富貴。誰不跟我走,我就讓他跟蘇祥生走。”
台下寂靜無聲
“既然大夥兒都願意跟著我,那就開始操練。”李默涵一揮手裏的鞭子,開始打磨這支由老兵、農民、小市民、曠工和地痞組成的隊伍。
負重長跑、蛙跳、俯臥撐、匍匐前進,翻過牆壁、走獨木橋、枯燥到蛋疼的站軍姿等等,甚至從滿是屎尿的地上爬過去,李默涵總有各種折騰人的辦法。手下們還必須無條件服從,誰要是不聽命令就要受罰。
受罰的內容也簡單,加倍的訓練或者收拾鋪蓋滾蛋。隻幾天功夫,就有三十幾個人吃不了這苦退出了。但隨著訓練時間的增加,受處罰的人反而越來越少,一是因為訓練時間久了,素質有所提高,二是怕李默涵的處罰,他們都知道,李默涵說啥就得聽啥,否則沒有好果子吃,至於為什麼要聽李默涵的?李默涵說的合不合理?這些不是他們要考慮的,他們要做的隻是服從。
由於這支隊伍的人員構成問題,李默涵認為跟他們講民族大義什麼的都是白搭。隻有用豐厚的物質獎勵和不容置疑的權威威壓,才能把這支隊伍打磨成一柄殺人的利刃。
因此,李默涵在隊伍裏推行一長製,軍隊裏上下等級森嚴,沒有軍事民主,強調下級絕對服從上級。這種思維雖然限製了下級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但在作戰經驗並不算太豐富,戰鬥骨幹比例偏少,戰鬥經驗不足,各級軍官實際指揮能力不足的情況下,還是能起到堅決貫徹上級意誌的作用,士兵在作戰時往往異常勇猛,死戰不退。這種刻板的方法非常容易完成訓練,並結合等級思想的軍製,恰恰能打造一支執行命令堅決易於控製的軍隊。
現在李默涵是需要的是執行命令刻板但愚忠且能死戰不退的軍隊來忠實的、絕對的執行自己的命令,並無條件遵從他的意誌,而不是一支“文明之師”。文明、民主這種東西,等以後有空再說。
時間一眨眼就到了1913年,這一年的年初發生了幾件大事。
第一是德國卓越的天才戰略家
阿爾弗雷德?馮?施裏芬逝世。
第二是以白朗為首的農民軍發展成為六七百人的軍隊,在河南西部地區來回馳騁,名聲大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