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遇紛爭牛刀初試(1 / 2)

夏日的天總是亮得很早,太陽還未升起時,鳥兒就已經開始歌唱,告訴人們新的一天又開始了。

行軍途中並沒有早晨操練計劃,所以驛站四周臨時搭起的營帳裏顯得很安靜,營帳裏的士兵都還在享受著他們的美夢。

不過這時,身為軍侯的劉奉已經起身了,他正在驛站跟前的一塊空地上練習武藝。自從他到了軍營後,漸漸的就將作息時間又調整到了他在軍校的時候,特別是早上的晨練,他幾乎沒有再間斷過。他知道,在這冷兵器時代,隻有自身的實力越強才越能保護自己,更何況他現在已經是個軍人,而且還是一位領兵將領,這就更需要他不斷的增強自己的實力。

大概半個時辰之後,朝陽終於出現在了地平線,將它的光芒緩緩的普照在大地上。劉奉見太陽已升起,便停下了手上的動作,轉身回到營房裏換衣洗漱,準備行程。當他再次出現在驛站門前時,所有士兵都已經整頓完畢,準備開始享用他們的早餐然後啟程繼續向東。

“梓軒,昨晚休息的還好嗎?”鮑信的聲音從劉奉身後傳來。

劉奉聽到聲音便轉過身來,看到鮑信正麵帶笑容的向他走來,一身行裝也已經打點完畢。便回口道:“還行,就是有點悶熱。”

“嗬嗬,夏季大都如此。對了梓軒,咱們幾時上路啊?”鮑信又問道。

劉奉看了看剛升起的太陽說道:“兄弟想立刻就走,畢竟夏季早晨才是最佳趕路時機,可現在隻怕得等蔡先生一家來了才能出發了。”

原來東郡太守喬瑁是蔡邕好友,蔡邕當初就想去他那裏避難,但由於青州黃巾賊寇猖獗,怕路上不太平所以才作罷。盡管現在他已經不用再躲難,但他正編撰的《漢書》一書的諸多史料和書籍都被他當初送到了喬瑁處保存起來,所以在得知劉奉一行要去泰山後他便立刻生出順便到東郡走一趟的想法。這樣一可以免去路上諸多危險,還可以在回來的時候讓劉奉幫助將那些書籍捎回陳留,如此一舉兩得的事情蔡邕怎會放過。可他在陳留就一家三口,又不放心留蔡琰母女獨自在家,略微一考慮,東郡三人遊的計劃由此誕生。反正他們三人這些年都逃難習慣了,也不在乎這一點路程,而且沿途還有特種部隊的保護,這樣的待遇他們可從未遇到過呢。

卯時初刻,蔡邕一家的車駕終於抵達了驛站門口。車一停下,蔡邕就下車來向劉奉說道:“鮑將軍,梓軒,這一趟有勞諸位了。”

鮑信看見蔡邕下車就連忙已經圍了上來,拱手行禮說道:“先生太客氣啦,能與先生同行,實乃我等榮幸。”

劉奉也上前笑道:“老先生就不用和我們客套了,士兵們得知與我們同行的是您老人家,士氣都高漲了好幾倍。真是讓我這個領兵將領都汗顏的很。”

“哈哈哈......梓軒快人快語,那老夫也就不多說啦。那不知何事啟程?”蔡邕大樂道。

劉奉心道,要不是等你們,我們都走老半天啦。嘴上說道:“您老先上車吧,我們這就出發。”

蔡邕上得車來,車裏麵還有一位老嫗和一位少女,這自然就是蔡邕的結發妻子和獨生女兒蔡琰。車裏空間還是比較寬敞的,蔡琰坐在母親的旁邊,這時她正用她那雙美麗雙眼透過車窗觀看這支隊伍的士兵,兵器,戰馬......當看到那位正在指揮將士們整合隊伍的將領時忍不住又想起了昨晚的情境,想到了昨晚的情境又忍不住抿嘴輕笑了起來。這一笑,猶如百花盛開,春風拂來,隻可惜無人看見。

盡管這些年在不斷的逃亡路上讓她成熟懂事了不少,可她畢竟還隻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小姑娘。所以她見昨晚那位鬧了不少笑話又看起來大不了她幾歲的年輕男子竟然是這支隊伍的領兵將領時,不由在心裏產生了好奇。因為好奇也就格外的關注了起來。

當他父親上車以後,隻見那位年輕將領也翻身上馬,馬背上的他臉上已經完全沒有了剛才的笑意,取而代之的是一臉的嚴肅。感覺突然間他就像變了一個人,剛才隨意溫和,笑容滿麵,而現在卻沉著、冷靜、堅毅,再配上他那副英俊的麵孔和挺拔的身軀不由讓人心生仰慕。

隻見他上馬之後,冷眼一掃,所有將士立刻都挺胸抬頭,佇立不動,沒有一點聲息。

“上馬。”所有將士動作幾乎全部一致的翻身上馬。

“出發。”話音剛落,最左邊的四名士兵一拉韁繩,便率先駛了出去,後麵的也一樣的動作緊緊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