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機會我隻給一次(1 / 2)

前世盧氏集團在商圈裏的聲譽不大好,跟台灣老板差不多,以摳門兒和苛刻聞名整個華人世界。

當時的白領都喜歡給美國人打工。美國老板幽默爽朗,而且尊重員工。日本老板則是個另類,日企的薪酬和福利是全世界最好的,但是劍有雙刃,日本籍高管對員工人格的踐踏感也是最強。

在美資企業打工最是理想。在日企則有得有失。

台企和新企最渣,既沒日本人那麼優厚的待遇,也不如美國人那麼尊重人_權,結果是兩頭皆失。

直到林真嫁給天民之後,盧氏集團下屬企業的管理態度才稍有好轉。但也僅限於林真自己打理的廈門子公司。

雖然今生的一切都與前世生了偏差,但盧家的土老財摳門兒德性和對待員工的一貫苛刻,在1990年隻會比前世更加糟糕。所以林真隨手打出這張牌來,輕易就以震動馬曉峰的內心。

林真所料的一點沒錯。盧氏首先是喜歡欠一半的月薪,一半留一半拖到冬至才肯全款結清。據說這樣就以令員工不敢在年內跳槽。這種苛待員工的不合法舉動直到20xx仍然還生在廣東那邊的很多外來妹工廠,要到很晚之後才會被天朝官方徹底禁絕。

其次,盧氏為員工提供的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障福利基金,以及養老基金,也都不是在月薪之中結算,而是年度結算。這年月官方對於三金保障的強製性政策條款,尚未出籠。尤其是為了招商引資,各方麵優惠華僑外企,監管上格外予以容讓。

除了年度結算很不科學之外,還有一件令馬曉峰完全難以接受的事情——利仕達的財務隻對盧總一個人負責。完全沒有半點透明度。

很多應該公示出來的財務信息,利仕達都沒有按例公示出來。馬曉峰甚至開始懷疑利仕達有沒有做假賬,幹脆就沒有給員工們造出法律保障的各種福利預算。

“倘若清盤……”馬曉峰這時候慌神兒了。臉上的神情好像都快哭出來似的,哀告般的求問道。“剩餘淨資產會優先償還銀行貸款?還是優先補企業暫欠員工的福利津貼呢?”

這是個要命的問題,即便在2010年也不是每個經理都清楚。也難怪馬經理有此一問。畢竟餐飲業的經理隻是個高級跑堂的角色,和寫字樓裏的工商業碩士經理人無法相提並論。

林真知道自己捏準了對方脈搏,於是淡淡的道:“所以我勸你及早去谘詢律師和會計師啊!我又沒開過公司,我也不懂現行的財務法規。”

“律師會計師事務所什麼的,那會不會很貴啊?”

這時候全國範圍內的私人律師事務所和審計師會計師事務所,都還是罕有的奇葩。在縣級城市根本就沒有。還好昆明是雲南省會,想來應該還是有那麼幾家的。這麼稀罕的行當。收費自然不菲,馬曉峰當然承擔不起。

“是很貴!”林真笑道,“不過,很多人組團一起去,就以攤低了每個人的人均費用。”

“啊?這……我覺得實在太難……”馬曉峰害怕了,他開始下意識地向後退縮。

他現在跟林真談著盧天民萬一死亡之後的未雨綢繆之事,本身就是叛逆不忠。還要策反利仕達的全體同仁一起組團去找律師?這樣的事情他想都不敢想。

整個過程中廖凡一直埋著頭專心吃肉喝酒。

俗世間的蠅營狗苟,好像跟他全然無關似的。

這時候廖凡忍不住抬起來,斜視了馬經理一眼,不屑的道:“有真姐在。你怕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