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許多人一樣,出身在閩南地區的農村,從小不單是因為體弱多病,災病不斷,也常常喜歡跑廟會、對神佛之事了解並覺得習以為常。
後被神靈告知需要起乩,替世人解決災病與困惑,所以我就成為了當地最年輕的乩童。
說到乩童,我覺得應該隻有閩南地區的人,才會比較熟悉。
其實這種民間民俗信仰,跟東北出馬仙是一樣的,在西方稱為通靈,本質上區別不大,都是屬於原始宗教的其中一種。
前些日子,我的宮廟可是熱鬧。
許多人都想來親眼瞧一瞧,一年隻降臨一次的孟婆,來到凡間留下勸世文。
然而不免有人帶著冷嘲熱諷的語氣說:“孟婆不留在地獄煮湯,上來人間解什麼惑?”
以專業術語來講,大家都叫‘孟婆尊神’,並不是地獄忘川河奈何橋上的孟婆本尊真神。
而是領著‘真神孟婆救世令’上來人間的正神分靈化身。
民間有種誤會,說是在佛家與道家不承認這種民間習俗,因此才會有道經裏的那句:正神不附體,附體非正神。
其實這句話的意思是,正神是不需要附體的,而所有附體的都是分靈,也就是分身的意思。
舉個例子,觀音又稱為慈航道人。像這種在民間地位崇高的天神、真神,不也是在人間有許多化身。
在降臨人間的時候,是不會以自身真身出現在任何場合之下,然而能夠下來的,都是分靈分身或化身。
所以,隻要是正當的,勸人向善的,積極且正麵的,我們都能接受。
更要懷揣著敬畏之心,不可謾罵這些神明。
說到乩童,想必閩南地區的人應該對這個職業並不陌生,反而是很敬畏。
乩童亦是靈媒的一種,由鬼神附身到特定的人身上,(普通人是沒有資格請神的。)以預言禍福,展示威力,是道教儀式中,神明跟人或鬼魂跟人之間的媒介。
雖然被稱為乩“童”,但實際上年紀與性別不是固定的。
旁人可能會嘲笑說,這乩童以起乩之法來勸人向善,那豈不是個個都是家財萬貫?
我很肯定地說,從事這個職業的乩身,是住不了豪華房屋,也擁有不了家財萬貫,更不可能兒孫滿堂。
因為乩童需要替人間的人們,替信徒擔責,也就是承擔業果、業障等等一係列不好的東西。
我想這點,跟東北的出馬仙是一樣的,想必他們也更加理解這行的不容易。
講真,我不願意從事這種職業,擔因果、勿輪回,這種事情對任何人來講,都是不願意的。
不過,這行業的東西,很多東西都不能說,能說的基本上網絡上都搜尋得到,所以也就是。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請過來的神明基本就是道家那些天上、人間、地下的那些真神。
常見的就有關帝聖君、濟公禪師、中壇元帥、天上聖母、齊天大聖等等。
而廟宇又分為陰廟跟神廟。
在這裏肯定有許多人會誤會是,陰界神明裏的廟宇,如城隍廟、地藏庵、東嶽殿、閻羅宮、福德正神等,這些其實是正神,也就是神廟。
陰廟極具代表性的就有‘萬應公’廟宇。
以孤魂信仰,或稱孤魂祭祀或厲祭。
祭祀因天災、戰爭、屠殺、械鬥、疾疫、冤屈、罪行、車禍等意外枉死,或無後、夭折死者的信仰,避免無嗣、橫死、冤死者之魂魄,因無香火供養而於人間作祟,逐漸衍生而成。
兩者不可混淆,亦不可相提並論。
還有幾種特殊的。
譬如生前有封號,枉死或大善人死亡而成的,經某個朝代的人或者民間蓋廟追封封號的,則是脫離了有應公,成為正神。
舉例說明,現在社會裏的無主墓或閩南地區的無主廟也屬於這種類型。
還有一種就是隨處可見的,狐仙、英烈侯、君爺侯等,皆是為孤魂厲鬼或者妖靈所建造的廟宇。
以土地神轄山中虎,虎爺為代表,而虎爺則是土地神的坐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