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讓劉複去找陳登,他告訴劉複,若真想做成這件事,就必須得到陳族的協助,最好讓陳族出麵,否則事情不好辦。
劉複覺得劉備說得有道理,隻是,如果以陳族出麵,那麼就純粹是陳族做善事,博名聲了,對他而言,沒有半點好處,那些孤兒感謝的隻會是陳族,不會是他劉複,到最後,他們多半會成為陳族的部曲,自己隻能一無所獲。
第二天,在去尋陳登的途中,劉複一直在尋思,該用怎樣的說辭說動陳族幫忙,在外用陳族的名義,在那些孤兒麵前則是由自己出麵。
要養活這些孤兒需要大量的糧食和錢財,劉複不可能有能力做到,就是父親劉備,也不可能拿出這麼多物資來,需要向徐州人化緣,怎樣才能讓徐州的這些大戶人家甘心付出呢?這也是一個問題。
一路上,劉複都在想這些事情,一時間,還找不到解決之道。
他做事喜歡謀定而後動,昨日因為一時起意想要弄一批自己的班底,如今,卻發現困難重重,不過,他沒有喪失信心,不管怎樣要先見到陳登再說。
陳登是典農校尉,戰爭期間一直在陶謙身邊參讚軍務,除此之外,民政方麵的工作他也沒有丟下。現在是戰爭間隙,也是春耕之際,他要組織那些百姓春耕。由於戰爭,大部分百姓都失去了家園,他們欠缺種子,耕牛,農具,不得已之下被徐州的各個大族招攬,成為家奴,佃戶。這些大家族紛紛擴充自家勢力,彼此之間,自然暗自較著勁,麻煩事情出了不少,為了磨合他們的關係,陳登這幾日成為了大忙人,終日奔走在各家門庭。
兩個時辰之後,劉複才在郯縣衙門找到陳登。
陳登在忙著處理公務,他仍然親自出門將劉複引了進來,並不因為劉複年齡小而有所輕視。
進屋之後,劉複瞧見了滿滿一屋的竹簡,散亂地堆放在幾案之上,陳登笑了笑,一邊上前將竹簡從榻上掃開,請劉複坐下,一邊說道。
“公務繁忙,太亂了,複公子見笑了!”
劉複自然說沒事,順便恭維了陳登兩句,之後,他便進入了正題,陳登是個聰明人,和他兜圈子沒有意思,還不如直入正題。對方若是覺得沒有問題,自然會鼎力相助,若是不想參與,也會有一個說法。
聽了劉複的話,陳登沉默了下來,低著頭,摸著稀疏的胡須,沉思了片刻,然後抬起頭對劉複說道。
“複公子想辦的是好事,隻是,這郯縣城內孤兒不下千人,要想將他們養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大量的財力和物力,郯縣的庫藏,徐州的資財還要用來對付兗州曹操的大軍,抽不出多餘的資財來做這件事情啊!”
劉複以為陳登拒絕了,他皺了皺眉頭,想說點什麼,這時,陳登又開口說話了。
“如果複公子真想做成這事,也不是不成,我帶複公子去見一個人吧?隻要他家願意幫忙,這隻是區區小事!”
又要去見人?
劉複笑了笑,點了點頭,答謝了陳登的好意,為耽誤他寶貴的時間道歉,陳登自然笑著說不會,反而恭維劉複,說他和他父親一樣都是仁義的人,虎父無犬子啊!不過,他很快便察覺劉複似乎不願意別人把他和他父親比較,於是,掉轉話題,詢問起劉複的課業來,說到高興處,竟然仔細地向劉複介紹古文今文的區別,以及兩種經義的優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