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圭神情激憤地說道,談到曹軍時,差點老淚縱橫。
好演技,好心機。
劉複冷眼旁觀,忍不住在心中讚了一句。
對於自己的這兩個便宜叔叔,劉複自認對兩人頗為了解,表麵上,關羽為二哥,張飛乃三弟,張飛對關羽也頗為敬重,然而,在父親劉備現在的軍事集團中,張飛的位置卻在關羽之上。
比如,張飛統率的是劉備最為重視的騎兵,而關羽卻是步兵統領,率領的是刀盾手,長槍隊和弓弩手則是劉備親自統領。
之所以如此,和兩人的背景有關。
張飛和劉備一樣都是涿郡人,張氏乃涿縣的大戶,乃是士族人家,張家也頗為豪富,劉備組織鄉兵征討黃巾,張飛幾乎耗盡了所有的家財用來招募士兵,打造武器,若非有中山的馬販子蘇雙,張世平支持,領頭的劉備可以說是兩手空空,在征兵中起到的作用不如張飛。
領頭的人之所以是劉備,而非張飛,有著以下原因。
當時,三人尚未結拜,但是彼此意氣相投,劉備年長,行事穩重,張飛性情外露,行事尚有一些跳脫,他自己也知道不適合當領頭人,故而並未出頭和劉備搶帶頭大哥的位置。
除此之外,尚有兩個原因。
第一,涿縣的人都知道劉備是大漢宗親,不知道這消息是誰傳出來的,但是,三個人起兵的時候,便已經是全縣皆知了。當然,這有可能是劉備暗中命人散播的,為自己造勢,不過以張飛的性子,一旦和人交心,便不會對那人暗中猜疑的,所以,他根本就不會往這方麵想,而是對劉備漢室宗親的身份深信不疑。
第二個原因更為重要,劉備等人組織鄉兵為的是抵抗黃巾軍,當時征討北路黃巾的大將乃是涿郡人盧植,而劉備少年時曾經隨盧植學習經文,這個時代的師徒關係甚至超過一般的血緣關係,有這層關係在,劉備自然是當之無愧的帶頭大哥。
與劉備和張飛相比,關羽又有何依仗呢?
在三個人裏麵,他是除了自己之外一無所有的那人,就連戰馬和武器也是劉備和張飛分別提供的,他有著的唯有一身好武藝。
關羽是河東人,因為犯事流亡涿縣,這才和劉備,張飛相識,三人一見如故,為了建功立業這才組織鄉兵去征討黃巾,和劉備,張飛相比,關羽還有一個心願,那就是希望能憑借戰功幫自己脫罪,有朝一日也好衣錦還鄉。
劉備和張飛自然不會看不起關羽,相處得久了,張飛還真是將關羽當做了二哥,格外敬重,他的蠻勁上來了,也隻有劉備和關羽才能將他喝止。
但是,底下人和關羽自己卻有著別的想法。
三人的部屬多為涿郡人,很多人都是張飛家的家丁,這些人隨張飛習武,都頗有些能力,也就成為了軍中的中下級軍官,有著這層因素,他們除了聽劉備的命令外,自然更傾向於張飛了。
關羽出身寒門,卻是一個非常驕傲的人,這種驕傲有時候達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除了自家兄弟,他幾乎看不起任何人。特別是那些高門大族,他更是深惡痛絕,在關羽看來,大漢朝之所以落到如今這般田地,那些高門大族乃是罪魁禍首,皆是該殺之輩。若是將這些高門鏟除,將田地財貨分給百姓,這天下也許就是另一番局麵了吧?不過,對於黃巾軍他同樣痛恨,因為那些流寇對躲在塢堡和城池裏的高門世家無可奈何,他們逞凶的對象隻能是普通百姓,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同樣是禍亂天下的禍害。
這樣性格的關羽,自然不甘心依附大哥兄弟生存,故而,他嚴於律己,隻要有時間便學習兵法,研讀經文,練習武藝,與手下士卒同帳睡覺,同灶吃飯,噓寒問暖,嚴肅中不失溫和,故而,他手底下的士卒都願意為他效死,他統率的刀盾手比劉備和張飛二人統率的士卒更為令行禁止。
在處理軍務和政務時,關羽話不多,但是,每一發話必定言之有物,基本上都被劉備所采納,再加上他武藝非凡,衝陣時經常衝在最前麵斬將奪旗,故而,通過他的這一番努力,在劉備軍事集團中,他的第三的位置牢不可破,甚至,隱隱有超過張飛的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