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徐州現狀(1 / 2)

很快,初平四年便在一片愁雲慘淡中過去了。

對於明天,徐州人沒有期待,有的隻是恐懼,西邊的曹操大軍就像是一座大山狠狠地壓在徐州人的心頭,讓他們踹不過氣來。家中有些資財的人家紛紛趁著戰事暫停的這段時間往南方逃去,大部分人都選擇了荊州,好像全天下隻有荊州最安全,那裏,暫時沒有戰事。

現在,仍然留在徐州的人家大致分為兩類。

第一就是本地的大族,像曹族,陳族,糜家,他們在徐州家大業大,田產眾多,不可能丟下一走了之。徐州雖然由陶謙為州牧,但是,歸根結底他們才是徐州的主人,乃是既得利益的獲得者。如果離開徐州去往他鄉,基本上就沒有東山再起的可能了,要知道,這個時代由於交通不便,消息堵塞,各個地方排外的思想非常嚴重,同鄉,同族往往在曹氏,陳氏這樣的大族帶領下擰成了一股繩。但是,這樣的大族若是去到別的地方,便丟失了郡望,如此,隻能淪為二流的家族。

這些大族是不能走,剩下的草根平民,他們是想走走不了。

若是沒有資財,沒有大量青壯手持武器護衛,想千裏迢迢的遷徙不過是異想天開,貿然上路,也就是流民,要想活下去達到目的地,隻能淪為流賊,一路走來行那劫掠之事,不然,就隻能成為其他人的目標,變成他人刀下之鬼,淪為餓殍,路倒。

或許留在徐州也是死,至少,暫時還可以過一段安穩的日子啊!等屠刀落到脖子上之後再說吧?

除此之外,支持這些人留在徐州的因素還有兩個。

第一,徐州人多信宗教,佛道兩家在這裏都有市場。

桓靈之世“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底層民眾對朝廷和官府喪失了信心,兩漢神學化了的綱常名教,即獨尊的儒術地位,亦受到了嚴重的衝擊。徐州更為太平道起源之地,早於順帝年間琅琊郡就有幹吉、宮崇師徒傳播太平道教義。

陶謙擔任徐州刺史將黃巾軍趕走之後,為了防止太平道死灰複燃,他大肆宣傳西方佛教,佛教崇尚無為,好生惡殺,省欲去奢,求的是一個來世,相比太平道的蒼天已死,黃天當立自然好了許多。佛教的思想也給了平民百姓一個對來世的期望,這種信仰消磨了人的血性,讓百姓甘於受到上層的盤剝,使得社會更加和諧,反正這世的忍受,為的是來世的享福,忍一忍吧!

陶謙在徐州行那屯田之策,大力推廣佛教,在北麵的青州,袞州黃巾此起彼伏的時候,因為以上原因,徐州卻宛若地上佛國。

隻是,磨滅了血性的徐州人在麵對從地獄一般的廝殺場中生存下來的曹軍時,他們沒有了反抗的意誌,這也是曹操的大軍能夠在徐州橫行無忌的因由吧?淮泗一帶的熱血漢子不是流亡他鄉,就是已經死在了亂世之中。

因為對來世有所期望,大多數徐州人欠缺求生的意誌,故而,他們寧願待在徐州這個死地,也不願意出外闖一闖。

讓他們寧願待在徐州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和一句童謠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