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徐州眾生相(2 / 2)

徐州牧陶謙高坐在堂上,神色略顯疲憊,不過眉眼間卻不複往日的沉鬱,這是因為聽了陳登轉述的劉備的分析,一直提著的心終於落了下來。

陶謙,字恭祖,丹陽人,現年六十一歲。

頭發雪白,很少,很稀疏,因為頭上戴著高冠,將其遮掩住了,滿臉都是皺紋,眉間尤其多,下頜的胡須長短不一,顯得很是散亂。一年前,他可不是這副尊榮,頭發雖然花白,卻多而密,胡須也修剪得很漂亮,麵上也很光潔,隻是眼角有些魚尾紋,背也挺得筆直,不像現在佝僂著,完全就是一個怕冷的小老頭。

和曹軍開戰後,一連串失利的打擊下,他迅速地蒼老了。

“很好!很好!”

聽完陳登的講述,陶謙笑著拍起手來,雖然,來年曹操還會率軍前來攻打,至少,眼前這道難關算是避過了,明年的事情,明年再擔心吧!

沒有笑幾聲,陶謙就咳嗽起來。

堂下,徐州的一幹官吏紛紛出言探問,一個個神情焦急,陶謙止住咳嗽聲,笑著說自己無事,他的目光在眾人臉上一一掠過,心中卻長歎了一口氣。

這些人中間,有誰真心關心自己的身體呢?

恐怕沒有幾個人吧?

屋內讓陶謙重視的人其實並不多。

一個是統軍大將曹豹,曹豹祖籍汝南汝陽人,現居徐州,乃是徐州大戶人家,地位和聲望與陳登家不相上下。他的部曲有數千人,都是能戰的淮揚精兵。陶謙知道,在和曹軍作戰的時候,這個家夥一直在暗中保存實力,若不是曹操殺得興起,步步緊逼,他最後也不至於拿出本部人馬和曹****掐。這人,可巴不得自己死去,好奪了自己的位置。

在陶謙心目中,能夠和曹家抗衡的唯有陳族,所以,他才格外提拔陳登,這陳登也不負眾望,將交代的事情處理得頭頭是道,年紀輕輕,就得到了全州上下的讚譽。

陳登畢竟也是大家族之人,陶謙對他並不能完全放下心來,怕自己前門拒狼,後門進虎,他真正依仗為心腹的還是泰山人臧霸,孫觀。這兩人亡命東海,受到了陶謙賞識,讓兩人招募軍隊,征討黃巾,這兩人也不負陶謙之望,領兵作戰,無不獲勝。之後,陶謙便上表表二人為騎都尉,他們統率的軍隊,以及陶謙自領的丹陽兵,這才是陶謙真正的依靠。

陶謙想著自己的心事,堂下的人也各有心思,他們在為如何對待前來增援的北方聯軍爭論,立場皆有不同。

每個人都相信劉備的判斷,那就是來年春天曹操必定率軍再次攻打徐州,所以,這隻聯軍決計不能放走,可是,這隻聯軍有兩萬人,徐州殘破之地,要想供應兩萬人的軍糧輜重,很有些困難。

首府彭城被破,秋糧又被曹軍劫掠幹淨,單憑郯縣的庫藏自然是無法滿足這麼多軍隊的,但是,如果徐州的世家大族能夠將自家的糧倉打開,增援一二,聯軍的後勤便有保障了。在座的諸位身後都代表著好幾個大族,他們都明白不奉送軍糧是不行的,畢竟,別人為自己作戰,不可能連後勤輜重都無法保障對方。但是,每一家該出多少糧食和財貨這就值得討論了,誰也不想出多了,別人出少了。

堂上鬧哄哄的,吵得陶謙頭疼,他一氣之下,揮手示意此事暫時擱置,來日再議,然後,將眾人送走了。奴仆送陳登出門的時候在他耳邊輕輕說了一句話,陳登找了個理由落在了後麵,然後,他跟著那個仆人進入了內堂,陶謙要單獨接待他,有要事和他相商。

(箭頭求票,有票的同誌請幫忙投幾張,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