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那對父女,和劉複心中存有的正義感有關。
畢竟,夢中人生的前十六年他隻是一張白紙,真正和人世接觸,接受教育全在軍旅生活中。他是一個聰明人,很快便看清了世道的本質,漸漸地對殘酷的人世習以為常,然而,在他心中仍然保持著一份正義感,力所能及的情況下若是能幫助他人,他也是願意的。
至於和烏丸人蠻頭約定比試,則另有原因。
大漢帝國和北方蠻族如南匈奴,鮮卑,烏丸等草原部族的關係很複雜,平時,在劉備和簡雍等人的交談中,劉複時常聽到劉備為此唏噓不已,為過去漢帝國的強大而緬懷,為現在帝國的衰弱而悲傷。
以往,帝國強大的時候,北麵的那些蠻族個個俯首稱臣,順從得不得了。為了征服西北羌族的叛亂,帝國多方征調南匈奴,烏丸等部落參戰,那些野蠻人皆不敢不從。然而,現在由於帝國國力的衰弱,諸侯割據,軍閥混戰,中央政令不通,那些邊地蠻族也不再服從帝國的調動了,一個個蠢蠢欲動,對中原虎視眈眈。
劉備和簡雍是涿郡人,涿郡地處邊塞,他們非常清楚蠻族的危害,對時局憂心忡忡自然在所難免。帝國對北方草原鞭長莫及,草原上的各個部族便開始了自我調整,大部落忙著吞並小部落,終有一日,草原上會出現統一的霸主,那時候,中原若是還戰亂不堪,漢民族便危險了。
劉複沒有他們看得長遠,畢竟,他對這個時代的了解遠不如父輩,夢中的記憶又對此毫無印象。不過,劉複知道這幾天劉備等人有些煩心,讓他們煩心的原因便是這群烏丸人。
以平原一地的物力,想要供養越來越多的流民,讓他們安居樂業非常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劉備自然不敢像其他軍閥那樣大肆擴軍。所以,他的軍隊很少,且不怎麼訓練,大多數時間為了填飽肚子都在田裏忙活。因此,這一千烏丸騎兵對他來說是一個極大的助力,讓他的實力有所增強,但是,這些烏丸人不服王化,不懂禮法,行事恣意妄為,這幾日很是鬧了一些亂子,讓劉備焦心不已。
嚴加管理,怕讓對方離心,若是置若罔聞,對方便會更加肆無忌憚。
劉複之所以和蠻頭約定比試便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回衙後,劉備已經知曉了這件事,那些烏丸人將這次比鬥傳遍了全城。劉備並未責罵他,也沒有埋怨他自作主張,私自約戰。他讓劉複留在堂上,將關羽,張飛,趙雲,簡雍請了過來。隨後,他溫言詢問劉複,問他為何要和那蠻頭比試,解決這件事的方法很多,為什麼會選擇這法子呢?
於是,劉複將心中所想一一道來。
那個蠻頭說得對,草原上的部落以強為尊,拳頭大便是道理,所謂以理服人其實便是以力服人,要想這些蠻子聽話,要讓他們感到懼怕,講大道理是沒有用的,你的拳頭必須要比他們大,力量必須比他們強。
蠻頭是這個部落酋長的兒子,也是未來的酋長,若是自己能在他得意的三件本事上將其擊敗,必定能對這些烏丸人有所震懾,如此,父親方能真正駕馭這群烏丸人,讓其甘心效命。
聽了劉複的話,劉備沉吟不語,目光望向左右。
簡雍輕咳了兩聲,麵向劉複說道。
“小複,你的想法很好,可是,據說那蠻頭乃是他們部落的第一勇士,摔跤,騎馬,射箭都是他的拿手本事,你有把握戰而勝之麼?若是被其打敗,那些烏丸人豈不是會更加猖狂?叔知道你是好意,不過,未免莽撞了一些,做事情,還是應該三思而後行啊!”
難怪簡雍有這樣的憂慮,那蠻頭比劉複年長,看身板也遠比劉複壯實,草原人乃是在馬背上長大的,精通騎射;而劉複呢?以前隻是個普通少年,雖說拜了趙雲將軍為師,但是隻有短短的十來日,縱是天縱英才,又能如何呢?
簡雍話音落下,張飛大笑了起來,他高聲說道。
“憲和,你莫長他人誌氣,滅自家威風,我家小複不見得會比那烏丸蠻子差,就算是比騎射功夫,真要比起來,哼!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