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當年他推陳出來的儒家新風,不僅在子規書院,不僅影響了玄雍國一地,而是在天下間遍地開花處處都是,並且他還沒有被認為是在欺師滅祖斷了儒家的根,才敢說有機會握住聖人遺留下來的那支筆,揮毫潑墨留給後人觀之。
“他一個道門真人,能拿起聖人留在修身林裏的那支筆?”
李夷吾的第一句話,還是懷疑更重,但他清楚自己這得意門生的秉性,此情此景下不可能也沒必要撒謊,於是在說出第二句話的時候,懷疑便悄然變成了疑惑,隱約之中還有些許的期盼。
這是他作為一名儒生,近乎於本能的渴望,想要知道那支聖人筆下,還能給儒家帶來什麼樣的新篇。
“你在修身林中,到底見到了什麼?”
與此同時。
更多的書院弟子離開修身林,回到了庭院,梅子理、鄔子穗這些個應邀而來但卻來意不善的書院大先生,在有了岑莫和姚子雲這倆人的前車之鑒下,不出所料地目睹到了各自的得意門生,一個接著一個走向了徐年。
“後生趙竹德,謝過徐先生……”
“後生宋史,拜見徐先生……”
“後生劉忠謀,多謝徐先生指點……”
“後生季若山……”
當然了,倒也不是每個書院弟子都在離開修身林後便尊徐年為先生,放著自家老師的態度和立場於不顧,也要在眾目睽睽下躬身拜見,畢竟也不是每個進了修身林裏的讀書種子都有幸見到了徐年以聖人筆留下的十六個字。
而這些未曾知道什麼是知行合一的弟子,回到庭院之後便比他們的老師更為迷茫,不知道是出了什麼事情,隻是覺得這庭院之中的狀況,似乎有些……超乎尋常?
不該是他們各自的先生合力舌戰有鹿書院嗎?
怎麼一個個都在拜見徐先生?
這徐先生旁邊的何大先生他們倒是認識,但是這位徐先生是誰?
難道是有鹿書院新任的大先生嗎?
怎麼好像就自己沒聽過這號人物?
梅子理、鄔子穗等大先生看著各自得意門生臉上略有愧疚或是坦然無愧的神色,他們不約而同的沉默過後,也沒有開口向自己的學生問個清楚,而是默默看向了姚子雲。
等著李夷吾的得意門生來揭曉謎底。
“我心即理,知行合一,不假外求,當致良知。”
姚子雲一字一頓,說出這十六個字的時候,朝著徐年所坐方位拱了拱手。
然後俯身拜向李夷吾。
“請教老師,徐先生能在修身林裏為儒家留下這十六個字,即便是道門中人,可否當得起我儒家聖賢?”
李夷吾微微皺著眉頭,細細琢磨了一陣,爾後麵色倏然一變。
不由得望向了遠處的徐年。
這位來自玄雍國子規書院的大先生,此刻的神情之中既有不可思議的震驚,也有難以言清的激動。
仿佛大道在前。
如何還能淡定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