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林,修身需問本心。

高勝兇在百萬大山裏輕易不得外出,隻能靠著書籍研習儒學時,就曾經在一本大儒傳記上知道了修身林,盡管距離那位儒家聖人親手栽下第一根竹苗至今,修身林迄今也不過才數百年而已。

不說源自上古,悠長傳承可以萬年記載歲月的道一宗,就算是同為儒家枝幹的苦梅書院也已經有千年傳承。

但是數百年雖不久,修身林卻已經枝繁葉茂,一位位大儒都選擇在此栽下竹苗留下傳承,毫不客氣地說修身林便是偌大個儒家的縮影,那些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先賢哲思,都在此地繁榮成長。

這裏指的儒家,可不僅僅是自聖人伊始的儒道修行,而是貫穿了人族興衰曆史,力圖教化經世濟民的儒家。

在高勝兇的一生之中,如果需要他列出一個妖生必去的十大地點,其他八處地點他漫長的壽元還遠遠沒到盡頭不能篤定,但除了百萬大山裏隻有妖皇陛下才能資格踏入的那片禁地之外,有鹿書院的修身林也必然在列。

如今能夠得償所願,高勝兇自問心性修行還算不差,但心底總歸是有些難掩激動,隨性地行走在修身林裏,任由朦朧白霧一擁而上,遮住前路。

不知道修身林,會給他怎樣的考驗呢?

不知走了多久。

白霧散去,出現在高勝兇麵前的是一段青石台階鋪出來的山路,拾級而上遇到了半隱在山林之中的學堂,學堂裏麵坐滿了七八歲左右的幼童,跟著先生的朗朗讀書聲搖頭晃腦一同念誦,氛圍極好。

高勝兇在學堂外默默站著,聽出來了這學堂裏教的隻不過是蒙學而已,不過講學的先生倒是挺有水準,深入淺出夾雜著些許趣味,讓這些幼童的玩心也能得到照顧。

想必正是如此才一個個都願意跟著讀書識字,而不是調皮打鬧破壞了課堂氣氛。

不過這間學堂裏比較奇怪的是,學堂裏麵立著一扇屏風,教書的先生隻是在屏風後麵坐著,隻有讀書聲傳出來,並不與這些幼童學生相見,不過屏風後麵應當是點著燭火,在略微透光的屏風上倒是映照出了先生端坐於案前的輪廓。

在悠悠讀書聲中,黃昏爬上了樹梢。

“……今日便學到這裏,早早下山歸家,莫要路上貪玩。”

“好的先生。”

“先生明天見。”

“先生也早些休息……”

這些不大的孩子,在放學時倒是都對這位不露麵的先生以禮相待,然後便一起走出了學堂,見到陌生的高勝兇時都有些好奇和莫名的緊張與不安。

最後是一個年紀最大的孩童似是鼓起勇氣,詢問了陌生人的來意。

“請問你是來找先生的嗎?”

高勝兇望了一眼學堂裏麵,屏風後的燭火已然熄滅,不見那位先生出麵,再看了眼這些幼童在神情之中未能完全掩飾下來的警惕,似乎是不太希望見到有陌生人來打擾他們的先生。

“不,我不是來找誰的,隻是個路人……嗯,迷路至此,請問這附近有什麼可以落腳的地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