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天先盛了半碗湯,說道:“我們是百槐堂來的,打聽點從前的事情。”
“好嘞,您二位稍等,我會如實和掌櫃的說一聲,不過掌櫃她有沒有空來見二位,這就不是我能打包票的了……”
點的菜已經上齊。
一邊吃,一邊等著九珍樓掌櫃的答複。
“你是……徐年?”
突然聽到別人喊出自己的名字,徐年轉過頭,看到一名錦衣公子。
錦衣公子的臉上帶著些許的遲疑。
與其說是認不準是不是徐年,倒不是說沒想到會在這裏見到徐年。
徐年自記憶裏翻找了一下:“是桐木縣程員外家的程伯舟,程少爺?”
桐木縣是距離河竹村最近的縣,程員外家裏做的是竹筆的生意。
河竹村之所以叫做河竹村,便是因為繞過小村的河旁有一片竹林,程員外以前經常派人到河竹村收竹子,不過如今那片竹林已經光禿禿的了,不知多少年才能長回來。
徐年在和李叔那裏學了進山采藥的手藝之前,也砍過竹子賣給程員外,減輕娘親的負擔。
不過在竹林砍禿之後,程員外和程伯舟這對父子還去過一趟河竹村。
是向李叔求藥。
徐年印象非常深刻,至今還記得。
有個縣裏的員外曾向李叔要個藥方,大言不慚地說診金不是問題,隻要能讓他滿足十四房小妾,結果自然是遭到了李叔的拒診。
畢竟徐年從前想問李叔要副壯陽藥方掙點外快,都被數落不務正業了。
可以見得李叔很反感開這種藥方。
這個想滿足十四房小妾的員外,正是程伯舟的爹。
徐年倒是能體諒力不從心的遺憾。
可是程員外想要這種藥方的時候,當兒子的程伯舟也在場,徐年還記得當時程公子臉上的尷尬,顯然是沒法和親爹感同身受。
程伯舟沒認錯人,笑容一下子就有了底氣:“哈哈,沒想到能在這京城見到你,看來我倆也算是有緣分。”
徐年禮貌地點點頭:“是吧,是有緣分。”
程伯舟看向端碗喝湯的張天天:“這位姑娘是?”
“親妹妹。”
張天天脫口而出,徐年也沒有糾正。
“哦,原來是徐年的妹妹……”
程伯舟不疑有他。
歸根結底是因為程伯舟和徐年根本算不上熟悉,他一個縣城員外的公子能和徐年有多少交集?能喊得出個名字就已經很不錯了,哪能記得徐年有沒有兄弟姐妹。
這也是為什麼幾句寒暄的開場白幹巴巴得很,沒什麼真情流露,單純隻是為了後麵的話題做個鋪墊罷了。
程伯舟在寒暄時就已經不動聲色的打量過了,這兩人的桌上不是什麼山珍海味,身上穿的也隻能算是得體,便覺得這徐年大概是擺脫了山村貧苦。
但也僅僅是擺脫了貧苦而已了。
未得富貴。
程伯舟便放心開啟下個了話題。
這才是他明明和徐年談不上交情,卻硬要來一出鄉遇故友的真實原因。
“徐年,我們打個商量,你和你妹妹把這桌菜打包,換個地方吃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