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宜的死傳回了崔家,崔三娘哭的肝腸寸斷,她的丈夫,她的女兒都離她而去。而原本正好劉子行開戰的催風,聽聞時宜跳下了城牆,也忍不住痛哭了起來,俗話說男兒有淚不輕彈,但催風在一生中少有的眼淚給了兩人女子,一個是宏曉譽,一個便是自己的妹妹。而遠在鹿苑的謝雲聽聞時宜跳下城樓,也是一時難以置信。而周生辰在時宜跳下城樓後,他的魂魄也漸漸消散。周生辰看著自己逐漸消散的身體,反而沒有一點驚慌,而是平淡的接受了這一切。隨著之間的退與,隨著時宜和周生辰的死,北陳現在跟個篩子似的的。因為時宜跳下城樓,塢水房隨之南遷,不少文人子弟也離開了北陳。雖然塢水房隨著催廣的去世,朝堂勢力遠不如五房,但是這名聲還在啊,是五房不能比的,因此隨著塢水房南遷,文人子弟都去了南蕭。

這是蕭帝十分樂見其成的,便都來者不拒了。而王軍也隨著周生辰的去死,全部脫離了北陳,而北陳的藩王見周生辰死了,個個都想起兵,想要取而代之。雖然有金榮在,可以暫時鎮住那些藩王,但始終不是長遠之計。而劉子行雖然暫時對金榮畢恭畢敬的,但心裏也不是真的信任他,到了第二年,劉子行就以金貞兒懷孕產子為由,將金榮誘來了都城。而金榮聽聞自己女兒懷孕,心裏很是高興,覺得自己女兒還挺爭氣的。而且金榮早就看了那個病歪歪的劉子行不順眼了。這劉子行不是真心信任金榮,這金榮也不是全心全意輔佐劉子行的,而且金榮起了當新帝外公的打算,想要在進京的時候除掉劉子行,然後扶持自己女兒腹中的孩子為帝。

有個打算後,金榮帶著人興高采烈的去了都城。而在路上金榮還特意買了撥浪鼓,帶進了宮,就在金榮拿著撥浪鼓走到宮裏時,立馬發現了不對。因為這宮裏沒有任何一個人,就在金榮意識到不對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楊邵已經帶著人來了,金榮看著窗外兩側映射出的人影,剛想轉身就走,但是楊邵已經出現在他身後,就在金榮轉身一瞬間,楊邵的刀剛好擦過金榮的脖子,金榮立馬躲避,但是楊邵不給金榮反抗的機會,直接朝他攻去,不過兩招的時間,楊邵的刀就正好砍在了金榮的肩膀處。隨後將其推到了一處柱子上,然後立刻楊邵用力一劃,金榮的肩膀處立馬被劃了個口子,然後立馬一刀捅進了金榮的腹部,就這樣金榮帶著他的富貴夢去見了閻王。金榮死後,劉子行追封了時宜為後。

盡管時宜的屍身被催三娘給帶走,但是劉子行還是給時宜立了個衣冠塚,還是封了時宜為貴嬪,盡管那時封貴嬪的儀式沒有完成,時宜就跳了城牆。楊邵看著斷氣的金榮,覺得自己也算是為周生辰和時宜報仇了,兩人在天上知道了,也應該會高興的吧。而劉子行自從時宜死了之後,身體也越來越弱了,現在已經躺在床上起不來了。辛華知道後便進宮照顧劉子行,但是劉子行原本身子就不好,現在因為一直牽掛時宜,身子就更不好了。辛華給劉子行喂完藥後,就出去了。現在的中州完全就是風雨飄搖,而南蕭卻越來越強,雖然南蕭和中州商定,十年內或不侵犯,但並不代表南蕭會停止招兵買馬呀。因此為了讓兩國之間的安穩,辛華便自請去南蕭和親,以換取兩國之間的安穩,劉子行自然是同意的。

不久,各地起兵,中州孤立無援,劉子行憂憤交加就病死了。三年後,長孫傑和楊邵議和,擁立劉子貞為帝,定都中州。王軍和催風也不再繼續攻城,對劉子貞俯首稱臣。而劉子貞現在已經七八歲了,但對於劉子行可是記恨在心裏的,所以在登基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為周生辰平反,說這一切都是劉子行聯合金榮構陷的,與此同時劉子貞將劉子行從皇室宗譜中除名,也定了金榮的罪。至於金貞兒,劉子貞也沒有趕盡殺絕,也體諒她懷了孩子,隻是將她貶為庶人,然後圈禁在一處院子裏,但是衣食不缺。金貞兒也是個聰明的,麵對這一切,也不吵不鬧,安然的麵對這一切,畢竟金貞兒還是明白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的。

現在的她沒有因為劉子行和自己父親而牽連,留下一條性命,而且還衣食不缺,已經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與此同時,崔三年回到了中州,向劉子貞上奏,希望可以廢除時宜的封號,劉子貞答應了,劉子貞一直記掛著時宜和周生辰的好,因此對王軍的人格外優待些,於此同時劉子貞希望崔三娘可以留在中州,崔三娘婉拒了,但是崔三娘讓塢水房的人回來了,而她自己則不想留在這個傷心地了。四年前,催三娘將時宜的屍骨帶走後,秘密和周生辰合葬了,於此同時也給兩人配了陰魂。

雖然催三娘知道這些都是愚昧的想法,但自己女兒生前不能與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死後催三娘希望能夠與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而蕭晏也在所有事情都穩定後離開了,鳳九挽留過,但小院拒絕了,而鳳九也沒有再三挽留,讓蕭晏走了。時間是世上最不牢靠的東西,一晃眼,十幾年過去了,南辰王府的所有弟子都先後離世,催三娘在時宜去世後沒幾年,也離世了,催三娘這輩子匆忙了離別,先是送走了自己的丈夫,最後送走了自己的女兒。北陳現在也終於是穩定了,而南蕭那邊就沒有這麼好了,南蕭帝去世後,他的兒子一直都在爭奪皇位,原本最有可能繼承皇位的蕭晏離去,而太子和和剩下的那些皇子一直都在爭帝位,南蕭鬥爭不斷,而劉子貞此刻已經是少年帝王了,所以他當機立斷發兵攻打南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