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想的很好,既然無法將利益最大化,那麼不如將朝堂上的水攪得更渾,如此,他才好看看自己到底是個什麼處境。

可凡事都有個萬一,林如海這邊還在加急安排人製作紡線的機子呢,賈代善通過秘密渠道傳信來說當今有意複立太子!

陳肅當然知道紅樓夢裏的朝局變化其實是在影射康雍年間的事實,可沒想到書中那個“壞了事兒的老義忠親王”居然真的走上了廢太子胤礽兩廢兩立的路子。

林如海嚇得直接就沒拿住那張寸長的小紙條,陳肅見紙條落地伸手一撈自然順勢就看見了上麵內容,不禁也“嘶”地一聲倒抽了一口涼氣:

“陛下這是因為控製不住局勢,所以還要把廢太子拉出來重新立成靶子啊!”

林如海黑著臉從陳肅手中拿過小紙條,起身在燈台旁邊找到一支火折子,當著陳肅的麵兒親手把小紙條燒化在茶杯裏,心裏萬分讚同陳肅的猜測。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自古以來皇家總是少有感情。”

關於這一點陳肅就不太認同了,都是人,哪怕身處的位置不同,除了天生的情感缺陷者,誰都是有感情的,區別隻在於表達的方式不同,以及感情的深淺程度不同而已。

不過,眼下可不是爭辯這些的時候,陳肅直接對那位倒黴的廢太子表達了萬分的同情:“或許,那位情願自己死在了鐵網山吧。”

林如海意味深長地看了陳肅一眼,說到底,那位還是他嶽父親手救下的呢,這話由著她說出口,多少讓人有些別扭。

林如海不願意在這個問題上深談,轉而想到了羊毛的事兒,若是當今真的有意複立太子,那麼至少羊毛的事兒不能在今年公布出來。

“光有蠶絲被還不夠,最近我要多走走多看看,今年進獻的禮物可不能馬虎。”

陳肅卻有不同的意見,“朝臣都知道今年和明年咱們的處境艱難,所以這蠶絲被固然不夠分量,但也不宜在蜀中搜尋別的稀罕物件兒,還不如先去家裏的庫房,按照陛下的喜好挑一挑呢。”

林如海略微思量一番就覺得這是個好主意,他接下蜀中這爛攤子,如今朝堂上局勢越發混亂,他的確不宜做出什麼過分冒頭的舉動。

“還是敏兒聰慧,又有大智慧。”

林如海自詡跟妻子和兒子們感情都好,所以在家從不吝嗇地說好話,反正陳肅是挺喜歡林如海這種性有別於時下絕大多數人的性情的,雖然他少不了古人逃脫不了的封建,但開明的地方也比許多現代人都開明。

略過那些沉重的話題,林如海又跟陳肅說起了到底挑選字畫好,還是別的什麼古董好。陳肅也聽說了當今最喜歡行書,所以建議林如海送一幅拓本。

林家就算低調豪富有內涵,那也沒有千古第一行書那樣的寶貝,但前朝名人的臨摹本和一些碑帖的拓本還是有不少收藏的,送一幅出去也不用心疼。

正好林如海也是這麼想的,所以夫妻倆便順勢說說笑笑地離開了內書房,往收藏古董的庫房走去,誰也不知道這夫妻倆一刻鍾以前就收到了一條十分要命的消息呢。

蜀中天氣多陰雨,氣候也比江南潮濕一些,這種氣候對任何東西的儲藏都算不上好,所以陳肅後頭帶過來的一些書畫依舊被妥善地包裹在油紙裏麵沒有拿出來,也幸好陳肅喜歡做標簽,所以所有的東西都看不到原貌,但是看標簽依舊能準確地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林如海抽出一份卷軸,看上麵的標簽乃是前朝江安才子唐寅臨摹的《蘭亭集序》,頓時有些舍不得了。

陳肅一看《蘭亭集序》幾個字就知道這東西的珍貴了,但看了看旁邊還有褚遂良和歐陽詢的臨摹本,這唐寅的臨摹本就顯得沒那麼珍貴了。

於是陳肅提醒林如海道:“若是不送唐寅的摹本,難不成要送褚公或者歐陽公的摹本?”

這話林如海認同也不那麼認同,唐寅雖然是指隔了一百多年的前朝才子,但人家的的確有真材實料,林家可是收藏了不少唐寅的書畫。

“可是六如居士這本摹本也盡顯風流啊……”

陳肅依舊不以為意,“那不如你動手臨摹一本六如居士的摹本啊。”

林如海蠢蠢欲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