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18年,萬曆46年,將過年關,寒氣逼人,大雪飄泊。今天對於三晉地界的五台山下的宋環村,一個略顯破落的大戶人家,蕭氏家族,實在是一個大喜的日子。他們家又添了一口白白胖胖的男丁。蕭氏家族,其先祖可追溯到南北朝的梁武帝時期的一個偏室。明代天下初定時,明太祖朱元璋為改變人口南方多北方的情況,重新凝聚北方漢人,下旨遷徙一部分南方人口到北方去,蕭氏家族便在遷徙到了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太原府的忻州地界。雖然因為元末太原久經戰亂,地勢貧瘠。但人煙稀少,加上宗族男丁較多,互相幫襯。蕭氏宗族,一步步的在太原開枝散葉,慢慢生活了下來,生活雖然沒有南方那麼富足,但卻也年年有餘,簡樸開心。族人皆仰慕劉關張之忠義,海剛峰之剛正,諸葛丞相之治國。民風淳樸,宗族內的八九歲小孩都要學習背誦族訓。族訓如下
惡不在大,心術一壞,即入禍門。
色相本空,嬌姿如幻,畫瓶盛糞,錦袋藏刀。每當暗室閑居,莫生妄想,即使邪緣湊合,勿喪良心。唯以慧力照之,正念持之。當念自心之良知,炯炯然其在我也。虛空之鬼神,森森然其鑒我也。頭上之三台、北鬥,赫赫然其臨我也。家中之灶神,身上之三屍,凜凜然其伺我也。天堂之福樂,一轉瞬而可登。地獄之苦輪,一失足而將入。臨崖勒馬,苦海回頭,於萬難自持之時,存一萬不可犯之想。《壽康寶鑒》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首。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看。
蕭氏祖訓的內容。多選自一些著名善書的著名語句,或祖輩的一些被廣泛認可的話語。每一家皆要印製祖訓以及祖訓裏包含的善書來教導子孫。偶有違反祖訓而被揭發者,或有其父母懇切哀求而不至被趕出者,或感到羞愧而外出者。違背祖訓是一件件百害而無一利之事。
父親蕭老實和其母張氏目不轉睛地慈祥憐愛地看著這個圓嘟嘟、白乎乎的孩子,樂得合不攏嘴,整個家族都很高興,村子裏與蕭氏經常互相聯姻的海家和諸葛家還有關家都來互相道賀。
蕭家在一處平坦寬闊而又陰涼的地上,擺起了許多的宴席。人們在一起吃吃喝喝,十分愉快。但也有許多哀愁。男人們在一起抱怨稅收越來越重、災害越來越頻繁、天氣越來越冷、桌子上的肉腥也越來越少。
“恐怕後麵的日子不太平呀!”
“你們可是沒去到過江南呀,那地方,人人出入皆馬車,身上穿著的是五彩斑斕的綾羅綢緞,大酒大肉,香車寶馬……如同仙境。”
一位回來祭拜祖先的商人炫耀道。他送的禮價值白銀。出手闊綽,身著綾羅綢緞,引得眾人驚羨。
“可是聽說西邊有些流民,北方的金人凶猛異常。薩爾滸之戰慘敗。不知道這樣的太平日子還有多久?”
“近多年來,世道人心,愈趨愈下,爭地爭城,互相殘殺。人禍既烈,天災又臨,水旱蟲疫,同時降作。此種災禍,皆由大家宿世現生種種惡業之所感召。隻有克己複禮,止惡揚善。才能平平安安呀!”
說話者是一位老居士,在當地頗有威望。
雖然平常人們對於這話有些不以為意,但隨著災禍頻發,人們也不由得收斂起心意來,連稱讚道先生說的極是。
人們最近的日子確實不太好過,山西也爆發了很多災荒。先是下大水,然後幹旱,蝗蟲過境,顆粒無收,流民四起。當有關災情的奏章呈於朝堂之上時,天啟帝有些頭疼,東南方麵荷蘭進犯台灣,西南也有叛亂,最近在東北方麵更是有些吃力,東南的稅也收不上來。天啟召令大臣安排賑災事宜。隨著早朝結束,朝廷還是命令手下免除陝西、山西2年賦稅,並調度大量賑災銀兩與糧食(數目不詳)前往災區。在照例撈了一些銀子後,大臣秘密命令手下監督賑災官員。經過一兩個月,村民們終於度過艱難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