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你說的那幾樣有什麼區別,我還不是很清楚,你能不能說得明白一些?”過了一會兒,劉師勇撓著頭,頗有些不好意思地問道。
其他幾個兄弟一聽,也用期待的目光看著楊立。
靠!原來大夥兒都還糊塗著呢,不過想想也是,對這些處於家天下時代的兄弟來說,朝廷和百姓還好分,這國家和皇帝就比較難以割裂了。對他們來說,國家就是皇帝的私產,為了國家和為了皇帝,根本上就是一回事嘛!
楊立摸了摸鼻子,在腦海中構思了一陣,等心中有了計較,這才開始侃侃而談:“自秦漢以來,儒者口中隻有朝廷,卻沒有國家,這樣的舍本逐末之舉,實在是大謬而不然。
“實際上,聖人口中所說的社稷,指的是國家而非朝廷。所以孟子才有‘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之語。
“朝廷與國家,猶如毛之與皮,春脫而秋生,毛損而皮不傷。
“因此朝廷更替,如草木枯榮,秦去漢興,隋滅唐長,此乃天道。而所謂國家,乃是百姓千年之認同,所以或秦或漢,我輩祖先皆為中華百姓。
“這其間,雖然也有異族入主中原,然而百姓隻認為經曆了一朝,並不認為跟他們是同一個國家的人,也就是說,老百姓對他們是不認同的。
“這是什麼原因呢?這是因為,這些異族沒有我們這樣先進的文明,這些野蠻人掠奪、殺戮我們的同胞,視我們的百姓如豬狗,所以,老百姓也不承認他們的統治。
“因此,我認為,國家,就是老百姓安居樂業的地方,同時還包含了這塊土地上的一切,比如百姓,比如文明。
“人民,也就是全天下的老百姓,是國家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他們是國家和民族的脊梁!”
“而朝廷,則是管理國家的工具,是為老百姓服務的機構。不管是皇帝還是官員,都是老百姓的公仆,而不應該騎在他們頭上,作威作福。”
楊立這一番話,要是擱在現代,自然是所有聽了的人都會點頭稱是。不過對他這些兄弟來說,則很有些超前,所以眾人一時都有些反應不過來了。
待楊立說完,兄弟幾個麵麵相覷,直覺都是老大今天是不是吃錯藥了,怎麼說出來的東西盡是一套一套的?
不過好象說得也很有道理的樣子。
大夥兒一時都沒有說話。過了半晌,才見秦廣孝開口道:“老大,你的意思是,我們應該為了老百姓而戰?為了國家而戰?”
楊立讚賞地看了他一眼,點了點頭,“不錯,胡子說得很好!我就是這個意思。兄弟們以前都是在為皇帝而戰,在為朝廷而戰,但是以後,我們應該為國家而戰,為天下的老百姓而戰!”
這道理並不複雜,楊立又費了一些口水,引經據典的論證了一番,終於讓大家接受了他的觀點。會議的第一項議題的討論,至此順利結束。
楊立滿意地點了點頭,端起茶杯來,喝了一口,隻覺得神清氣爽,唇齒留香。
他掃了兄弟們一眼,接著說道:“下麵我們商量一下近期要做的幾件事情。胡子對城中的情況比較熟悉,你給兄弟們大致地說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