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名:鎮洋
艦級:鎮洋級
艦種:戰列艦
主炮塔布局:(艦艏+艦舯+艦艉)2+2+2(東煌試製型雙聯裝406mm炮)
副炮塔布局:(艦舯前後兩側)5+5(東煌試製型雙聯裝152mm炮)
防空武器:無(後加裝防空機槍)
魚雷發射管:(艦艉兩側分布)兩座三聯裝553mm魚雷發射管
最大裝甲厚度:500mm(克虜伯裝甲鋼)
最大航速:二十五節(由於動力係統缺陷,實際航速為二十二節)
標準排水量:65000噸
滿載排水量:70320噸
長度:298米
型寬:39米
吃水:10.8米
立項時間:1888年1月24日
動工時間:1889年3月4日
下水時間:1892年11月2日
服役時間:1892年11月4日-1949年12月31日
艦船來曆:(注:平行世界的曆史有所不同,各個國家的名稱使用碧藍航線的陣營名稱代替,請注意辨別,避免混淆,真實曆史請參考正版曆史書籍!)根據當前的世界局勢,洋務派的人意識到,他們目前的海上力量還不足以對抗西方各國,他們發現,北洋海軍的艦船與日本新添的艦船相比,火力弱,射速慢,航速遲緩,北洋海軍的官兵編製落後,管理混亂,訓練廢弛,戰鬥力低下,槍炮彈藥等也需要向外購買,如果將來爆發戰爭,他們將會麵臨十分不利的局麵,北洋海軍定會被覆滅
洋務派的相關人員經過討論,認為他們需要一種噸位大,航速快,射速快,火力猛的新型戰艦威懾敵人,最好是無論外表還是實力都足夠強大,能夠以一艦之力對抗甚至是碾壓整個艦隊,敵人一看就會心生退卻之意的戰艦
於是洋務派的相關人員一邊重整北洋海軍,修繕軍艦,一邊著手新型戰艦的研發與保密工作
艦船設計思路:經過多方麵考察,洋務派的相關人員結合各國戰艦的優缺點,將所有主炮塔布置在艦船中線處,設計新型船體,修改傳統船體建築與設備布局,盡可能的減少對射擊時的幹擾,以便主炮在齊射的時候能發揮最大的火力,同時將副炮塔布置在艦船兩側甲板上,以便攻擊敵人的小型艦艇,這種新型戰艦被稱為:“鎮洋艦”
艦船相關曆史與故事和其他艦船的故事:為了更好地發展海上力量,守衛領海,在將來的戰爭中保全自身,清政府於1888年1月24日正式成立鎮洋級戰列艦研製項目,計劃一期同時建造兩艘,並積極擴充和培養相關人才,曆經重重難關,解決了設備,材料及人員的問題,並於1889年3月4日正式動工,在1892年11月2日正式下水,在同月4日正式服役加入北洋海軍,代表了當時世界最先進的戰艦製造水準,成為了守護東煌領海最堅實的一麵盾,但由於清政府內部問題,資金不足,鎮洋號的姊妹艦鎮江號被迫停工,隻完成了艦體的建造
1894年9月15日(甲午中日戰爭時期),北洋海軍包括鎮洋在內的十一艘軍艦遭遇重櫻聯合艦隊第一遊擊隊,鎮洋號一馬當先,憑借高航速,厚重的裝甲及凶猛的火力,將來犯的敵艦盡數擊沉,第一遊擊隊的吉野號憑借自身比鎮洋號稍快的航速,在中彈後成功逃離,首戰告捷,鎮洋號經此一戰徹底打響了自己的名聲
在北洋海軍回到旅順港整修時,一位來自皇家的記者拍下了鎮洋號各個方位的照片,並寄回了自己的報社
這些照片成為了皇家報紙的頭條,一位皇家的將軍看到後不禁感慨:“我從未見過如此巨大的戰艦,很難想象東煌人是怎麼建造的,他們建造的這艘戰艦就好像是未來的產物,不得不承認,他們的造船技術又一次超越了我們,如果可以,我一定要登上這艘戰艦好好的觀摩”
1895年4月17日,東煌代表團在鎮洋號上接收重櫻代表團的投降書,甲午中日戰爭結束,東煌大獲全勝,經此一戰,重櫻遭受打擊,又因本土多處發生農民起義,社會動蕩,短時間內無力再戰,東煌得到了休養生息的時間,同年12月9日,鎮洋號的姊妹艦鎮江號完成建造
1912年,清朝滅亡,鎮洋號與鎮江號及相關技術等一同移交給民國政府
1914年,一戰爆發,1917年,東煌方麵派出臨時加裝防空武器的鎮洋號支援協約國,鎮江號留守東煌
一戰結束後,各戰勝國在1919年1月在巴黎凡爾賽宮召開了戰後協約會議,東煌海上力量迅速發展讓各個西方國家不得不正視起了這個來自東方的大國
1922年2月6日,隨著華盛頓海軍條約的簽訂,鎮洋號和鎮江號迎來了難得的海軍假日,在這期間原本計劃建造的鎮洋級三號艦海霞與四號艦落霜也停止建造
1936年12月31日,海軍條約到期,隨著皇家無畏艦和東煌鎮洋級戰列艦的建造,再次在全世界的範圍內掀起了一輪新的軍備競賽
1937年6月3日,鎮洋號與鎮江號完成改裝,加裝各式雷達,增加水下聲納,拆除艦舯的3號和4號炮塔及艦艉的兩座魚雷發射管,將其餘的四座炮塔換裝成三聯裝406mm炮,艦舯空出來的空間分給四座五聯裝的610mm魚雷發射管,並安裝八座八聯裝40mm防空炮,四座雙聯裝90mm高角炮和十二座三聯裝12.7mm防空機槍作為防空武器,艦艉原本安裝魚雷管的位置安裝了兩台起重機和兩個彈射器,用於將兩架水上偵查機彈射起飛,並將返回的偵查機回收,同時改進動力係統,使最高航速達到三十三節
1937年11月8日,鎮洋級的三號艦海霞和四號艦落霜完工下水,武器配置和她們的“大哥”和“二姐”一樣
1939年9月1日,二戰爆發,東煌加入同盟國,鎮洋號作為旗艦帶領新北洋海軍,前去阻擊重櫻的侵略艦隊,同時為陸地的友軍提供火力支援
1941年12月7日,重櫻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東煌,白鷹等國正式對重櫻宣戰,東煌方麵經過慎重考慮,與白鷹方麵達成協議,決定讓鎮洋號與鎮江號臨時加入太平洋戰場,白鷹負責補給和維護,分散重櫻太平洋力量的同時,也能讓國內少一些負擔
1941年12月23日,新北洋海軍旗艦一職轉交給鎮洋級三號艦海霞號,26日,鎮洋號與鎮江號從旅順港出發前往珍珠港
1942年3月4日,鎮洋號和鎮江號抵達珍珠港,與第8特混編隊會合
1942年5月4~8日鎮洋號,鎮江號作為主力艦與白鷹第8特混編隊和第17特混編隊一同參與珊瑚海海戰,但由於在戰鬥中主要用艦載機戰鬥,雙方艦隊並未碰麵,因此鎮洋與鎮江的任務主要是防空,保護航母,在戰鬥過程中,曾經挫敗了重櫻侵略陰謀,現如今擔任防空主力的鎮洋號成為了重點照顧對象,由於鎮洋強大的防空能力,重櫻的轟炸機與攻擊機沒機會在他的上方投彈,隻能在距離他較遠的地方投放魚雷
在這場戰役中,鎮洋總共被命中8顆魚雷,兩顆炸彈,得益於鎮洋那厚重的裝甲和性能良好的防魚雷隔倉,鎮洋僅僅損失了三個水密隔艙和一部分的動力
而他自己則是擊落13架敵機,被當時的白鷹士兵稱為來自東煌的銅牆鐵壁
而他的姊妹艦就沒那麼好運了,由於部分防空武器故障,被一架重櫻的轟炸機鑽了空子,接連吃了三發炸彈,三號炮塔被直接炸毀,艦體被殉爆的彈藥炸出了一個大洞(為了防止這種情況,彈藥艙連接其他艙室的通道是用防爆門隔開的,但船上的人員為了通風,這幾扇防爆門貌似是常年不關的)爆炸產生的衝擊波又損壞了其他的防空武器,列克星敦號航母失去了防空主力鎮江,被重櫻轟炸機投下的炸彈重創,次日沉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