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的車輪有著其巨大的慣性,由於車廂峽戰役的重大軍功和其後追剿陝西反賊的一係列出色表現,更為了體現崇禎皇帝有功必賞,有過必究的聖明決斷,一個月前,授予盧象升宣大、山西總督的詔命已經下達。就這樣,由於鄖西圍剿失利而失去的宣大總督一職,終究又回到了盧象升的懷裏。隻不過,這總督一職的緊急公務由原本時空的防禦韃虜變成了如今的對付山西反賊。
一個月前,盧象升初到宣大的時候,他抱著滿腔忠君愛國的熱情。他決心修複宣大一線的防禦工事,整頓編練一支宣大勁旅,然後同韃虜死磕,同反賊惡戰,成就一代忠臣名將。可是,一個多月的時間,讓他見識了宣大的現實,嚐了缺錢、少糧等不少的苦頭,他開始明白自己一個人是無法解決那麼多問題的。
由於種種曆史現實原因,吃空餉、賣軍械、人浮於事等等問題,他解決不了;皇親國戚、達官貴戚橫行鄉裏,魚肉百姓,他碰不過;防禦工事年久失修,軍中欠餉嚴重,軍壯逃亡,軍械破舊,他變不出錢來。各種惡劣的狀況就像大山一樣壓在他的頭上。就是他想盡力地做些職權範圍以內的事,也會處處受到掣時。
皇上不但不支持他,反而生他的氣,幾次嚴旨切責,為什麼不早日出兵平亂。盧象升現在時常提心吊膽,就怕突然接到一道聖旨,把他革職拿問。皇上的急脾氣他是知道的,像這樣的事情是有可能發生的。
每每想到這些,他就隻能在心裏默念:“我盧某深受國恩,但求一盡微臣之職,即使肝腦塗地,亦所甘心。”
前天夜裏,盧象升得到兵部的緊急文書,說是據山西塘報,黃氏反賊的人馬從多路出動,輕取平陽府,並進圍太原,形勢危急,命令他督師馳援。
盧象升立刻下令,命令大同總兵王樸等立刻率領本部人馬趕往太原,他自己則在第二天一早,帶著自己的標營,會合了虎大威總兵官的部隊,連同其它不能作戰的人員在內,合起來不到四千人,立刻開拔。
這一日,他率領著這三千多兵卒來到了靜樂縣(今天的婁煩縣界內,此時為婁煩鎮)、交城縣這兩縣交界的偏僻之處,就在荒野之中安營紮寨。各營都派出一些人挖掘草根,拿回來洗淨,切碎,和著很少的雜糧充饑。山西大旱,又是兵荒馬亂的年景,即使江南那邊已經獲得了豐收,宣大這裏要能接濟得上,還得有些日子。盧象升也吃同樣的東西,就是靠著以身作則,和士兵同甘共苦,他才能在缺餉少糧的情況下拉起一支戰力不俗的隊伍。這種亂世,人心早散了,隊伍很不好帶啊。
盧象升打算在這裏讓人馬稍微休息一下,明天再找敵人進行大戰。早些時候,他得到報告,這時王樸等人帶了將近六千人馬,也趕過來了,離這裏隻有幾十裏路。他立刻寫了一封語氣平和的親筆信,派一名小校騎快馬送過去,讓王樸等人也把軍隊開往前方的交城縣,以便合兵一處,壯大軍威。
已是夜深人靜的時分,仆人顧奇過來照料他上床安歇。顧奇是他從老家宜興帶出來的家仆,跟著他多年了,一直小心服侍,沒有出過錯誤,對他那是忠心耿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