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讀書(1 / 2)

每個人命運的齒輪都需要在特定的時間轉動,齒輪轉動的動力,仰望星空、腳踏實地的源泉又在哪裏呢?父親在世時,常教育她,“好好讀書!”;老人家去世後,孤獨無助的時候,安家不止一次想這個問題。讀書為了什麼?崮鄉那麼多人,各自按照自己的生活軌跡行走,在自己的頻道和行進方向裏安居樂業,隨波逐流中堅守本心,他們不是也很快樂嗎?

“原生家庭留下的遺憾,也許會用一輩子來彌補。” ,安家思考出一個結果。人在四十歲之前與原生家庭密不可分,四十歲以後,自己努力奮鬥的因果了。比如父親小時候家裏困難,他一直保持勤儉持家的良好習慣,從未忘記小時候受的苦,從不敢由儉入奢。比如安家,書香是她喜歡的氛圍,書本是知識,給養料,又是明燈,指導混沌或者迷惑的人,走出泥潭。她喜歡讀書,樂此不疲。

安家讀過《周恩來的故事》,震撼了,貴為國家總理的周恩來,十多歲開始為了心中理想,四處求學,遠渡重洋,經曆了太多磨難。擔任總理後,不忘初心,依然保持勤儉,樸實的作風。大國總理尚且如此,何況小老百姓乎。有人努力奔波,隻為填補吃飽飯的缺憾。有人勤奮讀書,不再繼續麵朝黃土背朝天。有人好好學習,擺脫在車間或工地幹體力活。“住高樓、冬天蓋小薄被子”,一個小小的心願,也會成為安家認識的遠房親戚表妹為改變命運學習的動力。

安家來自一個很普通家庭。崮鄉是她的祖籍,也是她的加油站。安家知道,父母已經給了她最好的一切。父親隻是一名轉業軍人,母親則是一名普通女工。母親高小畢業,沒有太多文化,但很務實,體力好,幹活潑辣。每天關心的柴米油鹽和冷暖,還有就是踏實幹好工作。少年時代的安家,心裏隻有一件事,學習。目前看她幹家務活慢慢騰騰,一點都不潑辣。不無擔憂的說,“估計幹車床不出活”。“考不上學,出路在哪裏啊?!”

車間幹車床,那真是個體力活。父親小時候家裏窮,讀書少,建議女兒多讀書,提高學曆,將來就業的路更寬一些。

“要好好學習啊,我們就是吃了沒有文化的虧”,父親到地方工作後,以身作則,一直努力參加成人黨校的繼續教育,拿下了大專文憑。

有一次,五一勞動節期間,父親還要去市裏參加黨校課程考試。剛畢業分回大山三線廠的安家,想跟父親回沂蒙大學看看。當時企業效益開始下滑,安家隱隱感覺不安。父親當時考試心切,差點拒絕她,母親在旁邊說,“帶她去吧”。父親為了女兒,把珍藏不舍得抽的紅塔扇、雲煙拿出來,用報紙包好,就為了到市裏,給閨女找個好去處。可憐天下父母心。小時候,安家不明白那麼多大道理,但是,她是個聽話的孩子,也就是大人眼裏別人的孩子。本本分分,幹好老師交代的學習任務。同時,承載起父母讓孩子們有文化知識的使命。

八十年代,安家住的平房,家裏幾乎沒有課外書。父親在部隊,母親一個人拉扯安家和弟弟,每天忙於上班,有時還需要上夜班。一個人帶兩個孩子,根本沒時間看閑書。況且,安家母親也不太喜歡看書。三年級之前,安家的家裏,除了教科書,唯一的課外書就是買的黑白小人書。

三年級之前,安家特別羨慕老師的孩子,“有不會的題,當老師的父母隨時能幫著解答啊,真讓人羨慕”,安家曾跟班主任崔老師的女兒,還有語文老師的女兒蒙蒙提起過。

蒙蒙則不以為然的說,“做老師的孩子,要是學習不好,家長批評的更厲害哈”。

多年以後,時代不同了,小人書的價格已經遠遠超過了普通書籍,價格不菲,有些整套小人書成了收藏用書,價格都上百上千了。安家也出嫁了,她的婆婆是一名中學老師。丈夫跟她說,“當老師的孩子,也不一定就幸運。首先要先聽話,完成老師交代的作業,還要父母給留的作業,每天除了做題就是做題,哪有什麼快樂的童年?”

相反,安家丈夫還羨慕安家父母開明,讓她有一個無拘無束的童年。原生家庭,對一個孩子的成長影響太大了。十年栽樹,百年樹人。

七八十年代的書店,大多是國營新華書店。安家母親所在的三線廠地處偏遠大山隱蔽深處,離安家的祖籍崮鄉有一段距離。廠裏是個小社會,什麼都有,唯獨沒有書店。偶爾會有來廠裏擺攤賣小人書的商戶。想買喜歡的課外書,需要到幾十裏外的崮鄉公社所在地的新華書店去。那裏,也是安家的崮鄉桃花源。她也是在那附近的軍工醫院出生的,那個醫院旁邊還有一條河,一年四季有水。軍工醫院東北角,就是安家心心念念的新華書店。多年以後,安家喜歡讀書的朋友曉君若有所思的說,“當下,看一個城市和區域的人文和靈魂,先看它有多少書店。”

生命中的很多長輩朋友,會成為孩子們讀書的引路人。幸運的時候,安家身邊的朋友,家裏有藏書。有一年小學放假,她到在大隊做赤腳醫生的小姨家,竟然發現了一本老舍先生的《月牙兒》,閑來無聊,她生命中第一次接觸了一本小說。至今還記得,那本書的封麵是藍色的,一個穿旗袍的女人,仰頭望著天空一彎月牙。小姨是安家姥姥那個村,學曆最高的,初中畢業,經常背著藥箱子走家串戶。小姨夫則是某公社供銷社的會計,所以,小姨家裏會有醫學書籍和小說。知識改變命運,安家在小姨家感受了知識和書香。除了在小姨家,在好朋友娟家還讀過《山海經》。娟的父親喜歡讀書看報,喜歡養水仙。好朋友青的父親是技校畢業,沒事就寫字畫畫。正是周圍的親戚朋友,給小小的安家,打開了看外麵世界的窗戶。在小學女同學峰家,第一次接觸了《大眾電影》,峰的父親是技術員,萍是峰的大姐,很早就考上大學,家裏有很多課外書。也是萍姐,讓才上小學的安家,知道了,在大山的外麵,還有大學。多年以後,安家還跟萍姐成了教師同行。命運就是如此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