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暑未去,秋風已起。山下炎熱,而山上涼風習習。水月芒在隱隱微光中緩緩從榻中坐起。
輕甩長發,飄落在床上,翻身下地。輕盈地拎起一旁的水桶,開門迎接清晨的曙光。將水桶扔入井中,一手微鬆,又一拽,桶上木繩便從井中滑起,水桶飛躍而出,幾滴清澈甘甜的井水飛濺麵上。又提著水桶,回到坐落山間竹林的木屋中。木屋樸實無華,卻又清靜高雅,頗有隱士之風。洗漱已畢,又落座於榻邊木椅,從筆架上拿起毛筆,染上墨水,點於紙上。
“輕裘寒若雪,薄霜枕欲凝。”
頷首微思,又提筆。
“風凜擾清宵,月隱驚夢醒。
日出無曉色,微晝似燭螢。
意斷虛浮景,何人作丹青?”
“哎~~,而今又是一日,自那日來到山上,已過了整整十四年了啊……”
那日,四歲的自己與父母走散,後又找不到了,心慌意亂,隻顧四下尋找,不知不覺就跑到了一座山腳。他處耀華淨空,萬裏無雲,唯此地雲霧環繞。未見歸途,欲行無路,隻得倚在樹下,暗自啜泣,不知不覺間,就昏沉睡去。
醒時,但見一位霜鬢白眉,長髯若白柳,雙目若醴泉的老者笑看著自己。“小丫頭,你醒了……”
後來逐漸熟悉,知曉這是位隱於山林的老者,便拜其為師,在此生活,每日習劍練字,幹些農活,生活也簡樸素雅。不止一次提出想下山尋找父母,卻被師父以山下險惡,人心不古的說辭帶過。
日複一日的生活雖然自在,卻也乏味,隻有每天早上寫些日記感觸,讓月芒有了點別樣的趣味。
轉眼已經十四年有餘了,饒是月芒這般知書達理的,也有些耐不住了。
這時,門外的風鈴搖曳起來,清脆的聲響打斷了水月芒飄散開的思緒。
這時師父在叫自己了。水月芒對自己的師父一向是當作爺爺一樣看待,她崇拜師父,覺得自己有幸能拜入一位文武兼備的老者門下,乃三生有幸。
為免師父每次有事喚自己,還須從屋中跑來,便係了根風鈴,遠遠地接入山頂。一可裝飾,次可明路,防止山中霧氣大時迷了道,再便是隻要師父按節奏拉三下鈴,便知曉是師父有事喚自己。
水月芒提起長劍,別在腰間,踏上山道,扶風鈴之繩而去。
水月芒的劍是山間木所製的,那時,月芒初入劍道,師父便為他從山間尋來此處至剛至韌之木,教其製劍,授以劍道。當時水月芒還年未有幾,隻草草刻了點花紋,未有精雕,後來又做了劍鞘,習慣了出門便別在腰間。
站在師父木屋門前,輕叩三聲,裏麵傳出滄桑而慈藹的聲音:“月芒吧……進來吧,為師……”幾聲咳嗽兀然響起,老人頓了頓,便又接著說道:“為師有話與你講。”
月芒推門而入,坐到師父榻旁。
“月芒啊,你來此處,也有十四個年頭了吧。這些年,也是苦了你了。”
“不苦,不苦,師父關懷備至,照料有加,何出此言……”
“咳咳——月芒啊,如今,你學有所成,應當下山遊曆了……”
水月芒聞聽此言,愣住半晌,隨後喜上眉梢,師父終於同意了!“謹遵師命,月兒此去定不會給師父失了顏麵!”
“你此去定要萬分小心,不可輕信他人言語,也不可隨意拔劍,肆意傷人。他人問你師從,你隻道不知,莫要透露為師。”
“月兒知曉了!”
言畢,水月芒向師父拱手,又跪下叩拜三下,“師父,徒兒會常掛念您的!”
說罷,正欲轉身離去,老人卻喊道:“且慢,為師有一物交與你。”
說著,從床下取出一柄長劍。
劍鞘晶瑩,隱隱散發著寒意,劍把上有著螭吻的花紋,通體現淺藍色,又有水般的透明之感,其上有銀龍纏繞,劍柄處還綴著玉佩。玉佩上雕有
“芳盡留枯木嶙峋,清寒皓影鬆間明。
紅閨嬌意風流盡,青枝一葉入霄雲。”
的字樣,仿佛叫人看見天上寒月淒如水,人間佳人寒似冰,手持長劍,斬盡花草之景。又叫月芒看見麵前垂垂老矣的師父,心底有些淒涼之意。
“此乃祖上傳下之物,月芒,此物便傳與你了,你下山後為其取名,為師便不再多留你了。”說著,老人有咳嗽了幾聲。
月芒雙手接過,有些顫抖地說道:“月兒,定不負此劍!”
隨後不舍地看了師父一眼,似是下定了決心,飛身衝出屋外,縱身向山下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