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首位完成中國統一的秦王朝的開國皇帝。後人稱之為“千古一帝”。姓嬴,名政。漢族,秦莊襄王之子,出生於趙國,故氏趙(先秦時期,姓氏並未統一,男子稱氏,女子稱姓,故秦始皇叫趙政)。公元前247年,即秦始皇13時歲即王位,公元前238年,即秦始皇21歲時在故都雍城舉行了成人加冕儀式,從此正式登基“親理朝政”,39歲終於完成了統一中國的曆史大業,稱帝。前247年,秦王政即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後和相國呂不韋及嫪毐掌管。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王政親理朝政,除掉呂、嫪等人,重用李斯、尉繚,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完成了統一全國的大業,建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專製主義中央集權製國家——秦朝定都鹹陽。秦王政自認為自己的功勞勝過之前的三皇五帝,給自己起名“皇帝”。一生中有功也有過,與漢武帝並稱為“秦皇漢武”。
【人物身世】
據司馬遷《史記·呂不韋列傳》記載,秦始皇的母親是趙國大將的女兒,送給異人之前是呂不韋的姬妾,呂不韋出於政治目的將未懷孕的趙姬獻給異人(即秦莊襄王),後來趙姬懷胎九月產子,生下了政,為異人與趙姬之子。作為一個並不受寵愛的質子的兒子,嬴政少年時期是在趙國都城邯鄲度過的,此時異人經呂不韋從中斡旋已然回到秦國,並認華陽夫人為母,經過多次政治鬥爭終於獲得了華陽信任,呂不韋又花費大量精力與金錢將趙姬母子接回秦國,從此嬴政開始了他在秦王宮裏的政治生涯。
對於秦始皇來說,最熟悉的女性最莫過於母親了。在秦始皇5歲的時候,父親異人將他們母子作為人質留在了趙國。母親趙姬曾是呂不韋的姬妾,所以“兩個父親”的傳言一直伴隨嬴政的成長,再加上趙國人的唾棄、鄙視都讓年幼的秦始皇對母親———這個唯一可以依靠的人充滿了愛與恨的複雜感受。
秦始皇與母親相依為命。從出生在趙國一直到13歲,這個階段正好是一個孩子心理發展的重要階段,他無法發展出對遠在秦國父親形象的認同,也無法發展出對母親形象的認同,更無法發展出對仲父———呂不韋這個也許是親生父親形象的認同。這些複雜的狀況造成了秦始皇複雜的心理感受。他必須依靠唯一的女性———母親才能生存下來,他卻又鄙視和討厭自己母親的行為,因為這些行為造成了他幼年心靈巨大的創傷。所有的這些創傷帶來的不良情緒都會投射到母親———這個唯一的女性身上。
【登上王位】
秦莊襄王三年(前247年),莊襄王去世,贏政即位為秦王。即位時由於年少,故國政由相國呂不韋所把持,並尊呂不韋為仲父。呂不韋既把持朝廷,又與太後(趙姬)偷情。他見秦始皇日漸年長,怕被他發現,想離開趙太後,又怕太後怨恨,所以獻假宦官嫪毐給太後,嫪毐假施腐刑,隻刮掉胡子就進宮了。秦始皇日漸長大,於是他們就騙秦始皇,說太後寢宮風水不好,應搬離這裏。秦始皇信以為真,於是他們搬到離秦始皇遠的地方,結果太後生下了兩個私生子,而假宦官嫪毐亦以王父自居,在太後的幫助下封長信侯,領有山陽、太原等地,自收黨羽。嫪毐在雍城長年經營,建立了龐大的勢力,是繼呂不韋後又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
嫪毐難免小人得誌,在一次喝醉酒後對一個大臣斥責道:“我是秦王的假父,你竟敢惹我。”這個大臣聽後很生氣,並且暗中找了個機會告訴秦始皇。嫪毐慌了,準備叛亂。
前238年,秦始皇在雍城蘄年宮舉行冠禮。嫪毐動用秦王禦璽及太後璽發動叛亂,攻向蘄年宮。秦始皇早已在蘄年宮布置好三千精兵,打敗叛軍。嫪毐轉打鹹陽宮,那裏也早有軍隊,嫪毐一人落荒而逃,沒過多久便被逮捕。秦始皇將嫪毐五馬分屍,曝屍示眾;又把母親趙姬關進雍城的萯陽宮。秦始皇隨後免除呂不韋的相職,把呂不韋放逐到巴蜀。其後,雖然他聽從秦國貴族所言,下了《逐客令》,逐出六國食客,但被李斯的《諫逐客書》所勸阻,其後他任用尉繚子、李斯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