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戰爭的成敗(1 / 2)

轉眼幾個月過去,北方河麵上的冰越來越厚,正是千裏冰封萬裏雪飄的時節。

遠處,一人穿著軍大衣漫步在茫茫大雪中,步履平穩。似乎大雪對他沒有絲毫影響。

在大雪之中的正是韓信,此時的他正在思考總結這場戰爭取勝的原因,以及戰爭過程的每個細節。他是那麼地投入、專心,雪花飄在他的臉上也絲毫不感覺冷。他還是那麼走著,步履平穩。

和琪琪在一起沒幾天,便是互相告別返回了軍隊。

項梁兵敗之後,項氏家族的重任落到了年輕的項羽身上。

之後秦軍以為項梁身死,楚軍不足為慮,轉而去對付其他起義軍。不久之後趙國被圍巨鹿,秦軍強大,趙國向各路義軍求援。

韓信仔細地回想著巨鹿之戰的每個細節,對項羽指揮帶領打贏的這場戰爭深感佩服。 不禁自問:“如果我來指揮,我能打贏嗎,我也會這樣打嗎?”

“不,顯然不會這麼打,破釜沉舟的氣勢隻有力能扛鼎的項羽才有這個實力和氣魄。其他人是學不來的。”

當時的秦軍,號稱40萬大軍。王離率領20萬大軍圍住了巨鹿城,章邯率領20萬大軍就在附近駐紮並且修建甬道為王離軍送糧。

各路義軍的人數加起來也有二三十萬人,可是缺乏統一指揮,又畏懼秦軍主力部隊的強大,都作壁上觀。

項羽以大無畏的勇氣,帶領5萬楚軍破釜沉舟,進攻甬道取得勝利。眼見秦軍糧草被切斷,楚軍英勇無敵,各路義軍紛紛加入並聽從項羽指揮,團結一致。這之後戰場形勢巨變,秦軍兵敗如山倒,義軍勢如破竹。巨鹿之戰義軍取得了巨大的勝利,從此秦軍再無抵抗之力。

“如果起義軍全部給我統一指揮,我自然也是可以贏的幹脆利落。可是當時的情況,都在觀望,一盤散沙。如果我來指揮根本無法取勝,找不到取勝的辦法。”

“這場戰爭的關鍵是要調動指揮起來所有的起義軍。項羽以一己之力,破釜沉舟,打出了成績,帶動了整個義軍心甘情願聽從他的指揮。”

巨鹿之戰之後,項羽理所當然的成為了各路義軍的領袖,這一戰項羽付出了很多,收獲卻也是極大。

“這場戰爭我打不贏”韓信無奈歎息道。

寒風吹來,韓信突然間感到刺骨的寒冷,渾身打了個哆嗦。原來他隻是穿了一件舊的軍服,衣服上到處都是大洞小洞。

“不對,僅僅靠一人之力還是不行,項羽雖然勇猛,靠的是手底下的將士願意賣力。這一點至關重要。”韓信的思緒又回到了戰場。

起義軍大部分是農民,大部分是被逼無奈生存艱難,不得已才跟隨起義軍。這些人並沒有很多地追求,開始隻是想活下去。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節節勝利的時候,士氣高漲,覺得馬上就要勝利,打仗也會比平時勇敢。但是一旦遭遇到失敗,如楚軍中項梁那樣的兵敗,這些人便是士氣低落。

和近現代的人民軍隊不一樣,人民軍隊有思想武裝,知道為什麼打仗為誰打仗,所以戰無不勝。可古時候的農民起義,大都是無法忍受封建地主階級的壓迫不得已起兵造反。因為缺乏思想武裝,雖然打仗也勇敢,一旦碰到強敵,便往往士氣低落,畏縮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