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個再平凡不過的早晨。
劉青元還在夢中回顧著昨天的精彩操作,仿佛自己是天神下凡,一打五如家常便飯。
夢到精彩之處,劉青元發出陣陣哼哼聲。他自己或許無所謂,但是搞得白程心情莫名煩躁。
下一秒,一本字典重重地砸在劉青元柔軟的肚子上。
“狗東西!還擱那睡睡睡!都幾點了!”“要是老子不叫你,你睡死在床上都沒人知道!”
劉青元沒有說話。並不是因為不相說話,而是因為這書太沉了,挨了這一下根本說不出話來。
即使說不出話,劉青元依然能表達自己的情緒。此時的他正頂著張憋得通紅的臉怒視著躺在搖椅上的白程。
“怎麼?你不服氣?”白程又舉起了另一本字典。
雖然很氣,但此時若不理智一些,恐怕沒有好果子吃。劉青元心裏清楚,這家夥是幹得出來趁你病要你命的事的。
片刻過後,劉青元舉著杯子坐在了沙發上,裝模做樣地品著白開水。
“我說你啊,都畢業那麼長時間了,不找個活幹也應該學門技術吧。天天不是吃了睡就是醒了玩,你自個又沒什麼老底可給你敗的。”
白程搖搖頭歎口氣。“也就是仗著哥們肯幫你,不然都得餓死在大馬路上。”
“···”劉青元抿了一口水,淡淡說道。“山人自有妙計。”
“還山人!還妙計!”白程啪啪給了劉青元後背兩下,劉青元嘴裏的水險些噴射而出。
“告訴你,下周再找不到活幹,馬上滾蛋ok?”
劉青元一臉不可置信。
“不會吧阿sir,你真的要拋棄手無縛雞之力的我嗎。”
白程從躺椅上站起來,轉身站在劉青元麵前。
“對。”
十分鍾後,劉青元灰頭土臉地走在了大街上。
“話說1605年的日本島上,硝煙四起,各地大名聚兵屯糧,摩拳擦掌,不斷爭奪領土。剛剛經曆過關原合戰的德川家康已經擊敗了大部分對手,建立德川幕府,眼下大權在握。但他卻一直難以安心享權:諸侯割據局麵依然嚴峻,幕府成立之初,羽翼未豐,正是處在危機四伏的情境。就在這位胸懷大誌,征戰四方的征夷大將軍為如何穩定政權而苦惱之時,一位自稱‘儒生’的人找到了他。一番暢談過後,家康深深地為這位儒生的話所折服了——雖然是從未上過戰場的一介書生,卻能將天下大勢、權力製衡分析得一清二楚。這番談話讓家康大開眼界,他熱情邀請這位儒生加入他的麾下。作為禮物,這位儒生贈送了德川家康一本書,並告訴他自己所有見解都源自於這本中國的古書···”
“這是···”劉青元被街邊的音響吸引,回頭一看是個書店。
他對現在廣播裏說的東西有印象。這本書說的正是四大名著中的三國演義。
“···正如《孫子兵法》所說的:‘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在此本書中,敘述了幾百次大大小小的戰爭,從黃巾起義,董卓之戰等大的戰事上來看,可能更偏重於亂世中各種戰亂的描述,最終以“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結言,實現大一統局麵。但我看到的是從戰爭討伐和各英雄好漢謀略和權術中側麵顯示的人性,人性是因為本能,應激情緒,理性思維,三觀定勢所纏繞左右,形成某種獨特的人格形成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