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恨很狠(1 / 3)

老農看著缺口打開的方向,不知道從哪兒摸出一柄匕首,直接就紮在了遊大的胳膊上,一瞬間,李英手中雷光四射,就拍向老漢的後背。

“老東西!給我放手!”

可是在雷光即將打在身上之時,一股刺骨的寒意讓自詡大丈夫的李英也流著冷汗,掌心雷逐漸消滅掉,手掌開始泛白,結起一層冰霜。

老農轉過頭咧著一嘴黃牙笑道:“小家夥,不錯,你這雷法,比起開古時代那些先天神靈和天庭神明中的雷部一司中的各雷官差不多。難道你真是天師府裏的天師後裔?”

李英看著開始不斷流血的遊大,用焦急的語氣央求道:“前輩不是要留我兄弟當誘餌嗎?為何如此行事?豈不是有損前輩威名!”

老農有些疑惑的說道:“我這是救他一命,他現在就是一頭幼獸,渾身是寶,卻沒有宗門和大能的庇護。怎麼會害他呢?我抽出他這麒麟血,將神明的金血給他。從此皮膚如白玉,不可侵犯。身骨如崇山峻嶺,高聳挺拔。動手之間,天地懾服。呼氣便是山呼海嘯,吸氣就是天地一清,得神人造化。海內唯一!”

轉過頭看著眼神中帶著一絲決然的遊大,讚歎道:“遠古王朝的領袖們,部落酋長們。拜獸圖騰,吃獸肉強體魄,喝獸血壯筋骨。往後的那些王朝皇帝,喝獸血壯陽,來培養體魄最好的接班人。老漢我空活千餘歲,早就內虛外薄了。今日用你這鳳凰血壯陽,返老還童,重振雄姿!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遊大的臉色逐漸在一點點血液流失中變白,直到徹底沒了聲響。

剛剛走入莊子的國師大人,攥在掌心的一個鐵球形狀的東西,在指向一個方向後,開始出現裂紋。

本來氣定神閑的國師,渾身氣勢一變,強烈的壓迫感讓身邊的三位,不得不各自散出炁來為身後的眾弟子抵禦。尤其是蓬萊閣的青陽子,身後的弟子比之凡人也不過就稍強一點,最為艱辛。

白嫩的手指從寬大的袍子中伸出,指向遊大所在的方向。嘴裏緩緩吐出幾個字:“去,都去,把那個少年活著帶到我這裏。”

青陽子上前拱手道:“蓬萊閣作為東道主,理應承擔大任,國師大人隻需靜等,我帶著門下弟子去把人給國師帶回來。”身後眾弟子也是雞仔一般跟在師尊身後,一個個的低著腦袋。

本以為會得到國師褒獎的眾人,隻聽到清脆的一聲,抬頭看去。

一臉錯愕的青陽子感受到臉上傳來的陣陣火辣辣的疼痛。

“本座說了都去!都去!”

身後的另外兩人各自鄙夷的看了眼青陽子,就轉頭吩咐弟子,除了不傷及凡人性命,必須把那少年帶過來。

宛如一頭受傷老狼的青陽子,直接回頭招呼眾弟子快步朝著那個方向跑去,身後的眾人各自一臉訕訕的看著自己的師父,連個粗聲都不敢喘。各自擔憂的看向身邊的師兄弟,他們都知道自己這位師尊,開心的時候是真開心,可是要是怒氣上來了,真是嚇人啊。當年就是一個不小心路過,走路有點聲響的奴仆,吵到青陽子打坐,拖到外麵,活活用藤鞭打死。

“老大啊,你帶著門下十個人給我沿途搜,這群賤民過去這麼多年了,是已經忘記天威了!全部給我驅趕到一處,本尊要好好審問這些賤民。”

大弟子聽到此處,心中一涼,身後的眾多師兄弟也是眼皮直跳,他們平日裏在仙山宗門,學習仙法,雖然一個個都是父母親交夠金銀才混進來的,可也知道,嗜殺之人,天地不容。殺孽太大,在厚的福源都留不住,更別說,仇家遍地,遺臭萬年。

“師尊,這,莫不是要弟子等下手拷打一遍,再訓斥一番就足夠了?”

一巴掌直接就出現在大弟子臉上,還沒來得及說出下一句,身子就被拍飛出去,一連滾了十幾下,落在了不遠處的屋門旁。

青陽子冷冰冰的掃過這群不爭氣的東西,看到他們一個個誠惶誠恐的底下腦袋,剛來的幾個雙腿還在打顫,滿意的點點頭,終於有了些笑意,故作痛心的說道:“你們大師兄為人忠厚老實,可就是在關鍵時候,總是出問題,或許他不適合這條修行之路。老二啊,留下幾個人照顧他,等此間事了,送他出閣。”

二弟子看著和自己來的師兄,眼瞅著就是進氣少,出氣多,趕忙點頭說道·:“弟子這就安排,你們愣著幹什麼!一半跟著師尊去拿人,剩下的全部留下來跟著我搜!”

青陽子眼神不自覺地閃過一絲不屑,這群弟子,要不是看著身後一個個都是家財萬貫,每年的孝敬都讓自己如此滿意,哪兒有什麼機會跟著自己學習仙法。

雙腳隻是輕輕踩地,便腳下生風,一步便是常人的百步,兩個身影,便消失在弟子麵前,向前直衝而去。

身後的師弟們,走出兩人,各自說道:“二師兄,大師兄怎麼辦?”

“二師兄,咱們真要一家家的搜嗎?”

又是清脆的兩聲,巴掌拍在兩個師弟臉上,二師兄看著眼瞅著要不行的師兄,難免有些兔死狐悲道:“唉,記住,以後我就是師尊的大弟子了,至於他,給他個痛快吧,隨後,找間房子,裹著草料,燒!我就不信這些賤民,眼瞅著起火,還能躲得這麼安穩。”

大師兄驚恐的眼神中,看著拿著棍子走來的師弟們,嘴裏嗚咽著什麼,稍作掙紮的哀嚎幾聲,就在棍棒捶打下,沒了聲響。隨後一團團的大火,開始在莊子蔓延。

分開行動的另外的兩批人馬,隻有幾十名武僧在住持的示意下,趕忙前去救火救人。而綠素齋的玄知道人手裏不知道何時拿這樣一個羅盤,開始分勘地穴。

藏兵山的副山主,則是察覺到此地的硝煙之氣,兵家修士,對於戰場上的戰事判斷,最為敏感。那些武廟聖人正是傳說中,查地形,分陰陽,出手即是天地造化的大手筆。腳下步伐也成為四支隊伍中,最慢的。前方賊軍情況不明,不可速進,當緩速行軍,不可急躁,謹防四周伏兵。“力可抗鼎,千錘百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