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種完善的有機生物,完美的結構配合著凶殘的本性,我仰慕它的純潔,一點不被良心、道德、同情心所束縛的生命,然後……女主角演得不錯。”
“破敗的船艙,肮髒的太空,市儈的船員,一切的一切都打破了人們心中純淨宇宙的印象,異形的設計更是充滿了後現代的恐怖美感;異形現身不多,但在此之前那壓抑緊張的氣氛營造才是斯科特的大手筆,更不用提那些大量的性隱喻。之前一直以為蘇菲婭的女主角會是一道敗筆,畢竟亞洲人和科幻總是沒有那麼搭邊,但是看完後我發現讓蘇菲婭來演真是再合適不過了,她那張臉真的生動詮釋了女性麵對侵犯時的堅韌不屈,讓漂亮國演員來演總會差那麼點意思,畢竟她們總是那麼……放蕩不羈。”
“狹長、昏暗的飛船中的捉迷藏。斯科特的偉大之處不在於他讓你看到恐怖,而在於他憑空建造了一個空間,在童年噩夢中會出現的那種內部空間,已經看了三遍,每看一次那種感覺都揮之不去。”
“……”
電影上映,“異形”的概念徹底引爆網絡,蓋格作為異形的形象設計師也是火了一把,當然,女性的吐嘈聲也不小,實在是因為異形的形象太……那個了。
而電影的各種幕後花絮也被網友們翻來覆去看了個遍,大家也沒想到觀眾對太空恐怖會這麼感興趣。
作為女主角的高月自然也是討論的重點之一,然卻不是高月喜歡的方向。
《異形》裏的性隱喻非常明顯,從異形的外在形象就看得出來了。不少觀眾把這看成是一種侵犯的隱喻,而亞洲女人的忠貞觀念深入人心,那麼高月飾演的蕾普利作為亞洲女性的代表,最後完成了對異形的反抗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
這樣的角度有那麼點道理,卻不是高月期望的。
把蕾普利的智慧和勇敢所換來的勝利成果歸功於亞洲女性的忠貞,別說亞洲女性不接受,歐美女性也不接受。
這種容易挑起對立的話題最好早點把它按下去,可惜二十一世紀福克斯並沒有看清這一點,其他演員在電影宣傳時甚至有意無意都在強化這一觀念。
這時,一篇名為“亞洲演員蘇菲婭的忠貞為她贏得了勝利果實!”的報道掀起了輿論熱潮。
這時候,一些明白人也看出來了,高月被針對了!
高月看到這篇報道時甚至分不清他們到底是歧視自己,還是歧視亞洲人。
“蘇菲婭,你打算怎麼辦?”凱文在電話裏問
高月搖頭歎道,“沒想到我都已經走到這一步了還是有人拿我的身份說事!身份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凱文沒回答,高月也已經猜到了,她覺得自己問了一句廢話。
“我會發文表明態度的,不管怎麼樣,蕾普利是我花了心血去演繹的人物,我不希望她的光環被現實中高月的身份歸屬影響。”
“出了這樣的事情,福克斯那邊的態度已經很明顯了,蘇菲婭,我想電影的第二部他們不會再邀請你了!”
“我知道了!”高月眼眸微垂,但是神色淡然,顯然早有預料。
《異形》的成功是顯而易見並且可複製的,那麼把主角騰出來給好萊塢的女演員再正常不過了。
“沒事,好項目那麼多,沒了異形,還有正形,實在不行,我自己出資拍一部也不是不可以啊!”
“嗬嗬,差點忘了你還是個富婆呢!”
“你能想開就好,放心吧,我作為你的經紀人,會幫你留意好本子的!”
“謝啦!”
給大家的話:
斷更了好久,今天才有心情更新,一個原因是年底事情多、任務多,留給寫作的時間太少;另一個原因就是十一月的成績有點差。
原來那本下架,我續寫新的時候就知道成績不會太好,本想著十一月每天更新拿一個全勤的,結果連全勤都沒有,聽讀還沒有100塊,大受打擊,甚至想過換平台了。
但是又想到這本都寫到這裏,就這麼離開對讀者朋友們不太好,還是咬著牙繼續寫了。
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做到每天更新,隻是希望能善始善終,把它寫完了。
讓大家等了這麼久,真的很不好意思。
新的一年,希望運氣能好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