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星,
海邊。
劈裏啪啦……
豆大的雨點砸在海麵上,濺起一層半尺高的水幕。
海風在慢慢變大,吹起陣陣的浪花。
雲層在持續堆積,黑壓壓一大片。
白天變成黑夜。
好在,雷電不響。
海麵上的浮漂開始傳來魚兒吃餌的動靜。
這對釣魚人杜飛來說,正是上魚的好時候,自然沒有收竿回去避雨的說法。
果然,晃動了一會的浮漂突然消失在水麵上。
大黑漂,意味著大漁貨。
一,二!
杜飛在心裏默數了兩秒,估摸大魚完全把釣餌吃到魚嘴裏後才揚竿提線。
沉甸甸的壓手感立馬傳來,成功刺中魚,且這條魚小不了!
杜飛努力控製著魚竿,祈禱好不容易才釣到的大魚可千萬別跑了。
被刺痛的大魚一個勁地往前猛衝,見勢不可為,開始左衝右突。
玻璃鋼材質的海釣竿被拉出漂亮的彎度,嘎吱嘎吱響。
繃直的大力馬魚線不斷傳來破風聲和切水聲。
還有雨點打在魚線上的分割聲。
三重演奏聲穿透風聲雨聲海浪聲,這是釣魚人最喜歡聽到的天籟聲。
杜飛稍顯笨拙地遛了近十分鍾,一條超過五斤重的花石斑終於被他成功抄入網。
“果然,風浪越大,魚越大!”
近岸海釣一個多月了,杜飛還是第一次釣到這麼大的海魚。
激動、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讓暴風雨來的更猛烈些吧, 今天我一定能爆護!”
杜飛發泄般地喊了一嗓子,趕緊摘鉤取魚下護,再次掛餌拋竿,耐心等待下一條大魚的到來。
可惜又白喊了。
杜飛雙眼盯著浮漂都盯出星光了,意想中很快就會出現的第二口黑漂並沒有出現。
“哎,終究是近岸資源,想要連竿實在太難了啊!”
杜飛又開始思考要不要趁早買條小船出海遊釣。
“但是,出海遊釣就一定能釣到好漁獲嗎?”
剛剛經曆過慘痛失敗教訓的人又陷入了迷茫。
……
杜飛,20歲出頭,身高一米七三,體重一百二十三, 一個普普通通農村家庭的小年輕。
無房無車無存款,有一屁股債,俗稱“三無一有”青年。
小時候,父母都是農民,農忙時在家務農,農閑時外出打工。
這是那個年代他們村裏的普遍現象。
大家的生活都是相對貧苦艱難的,之所以說是普通家庭是因為大家都那樣,也就顯得普通了。
杜飛有兩個比他大兩三歲的姐姐,農活家務活基本就不用杜飛幹了。
加上父母常年不在家管束他、震懾他,杜飛的性子是很皮很野的。
彈珠紙牌,打架鬥狗,趕雞攆鴨,上樹掏鳥蛋,下河摸魚蝦……
那時候的資源還是很好的,即使在田間地頭、小溪小坑,六七歲出頭的杜飛,或是盤坑,或是作釣,就能搞到不少漁獲。
不僅可以給家裏改善夥食,還能把值錢的塘角魚、黑魚、泥鰍、黃鱔等賣了補貼家用。
不是那會的杜飛有多懂事,全是兩個姐姐的武力壓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