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國,莞城。
清晨,太陽害羞的伸著懶腰,慢慢的從東方升起,臉紅彤彤的。
在清溪鎮一座不知名的小山山道上,一個男子在慢慢的向上攀登。
他一米七的身高,戴著厚厚的眼鏡,身材微胖,頭上的白加黑預示著他已不再年輕。
全身上下沒有一個名牌,都是從拚夕夕上采購的山貨寨,加起來不到一百塊。
他沒有像其它年輕人一樣跑步上山,隻是慢慢往上攀登,對他這樣的人來說,這也是一種鍛煉方式。
他叫白雲飛,用他的話來講他就像天上的白雲一樣,來回飄蕩。
他出生在北方的一個農村家庭裏,那時農村很窮。而且一家還會生多個小孩子。
究其原因,這是曆史造成的。
大夏建國前是封建王朝大清辯子國。大清國是塞外蠻夷入侵中原建立。他們對內統治下的漢人進行奴役。對外閉關鎖國。
大清末期,諸國列強用炮艇攻入大清,逼迫清政府鑒訂一係列不平等的條約,掠奪大漢土地,奴役大漢百姓。
大夏太祖率領百分之十的工人和百分之九十農民經過十多年的抗爭,用小米加步槍,犧牲數千萬人的代價把武裝到牙齒的列強趕出大夏國,建立了以工農兵為基礎的大夏共和國。
大夏高層認為人多力量大,加上抗戰犧牲了很多人,大夏地廣人稀,於是鼓勵大家多生快生。
於是,一家三五個孩子變的很正常。
記得當時有句口頭禪,多生一個小孩怕什麼,添碗水的不是。
還有就是傳統觀念多子多福,在農村,家中有幾個棒老力,四鄰八舍都不敢欺負,都會高看一眼。
在這樣的情況下,白雲飛他爹有姐弟五個人,上邊一個姑姑,他爹是家中老大,下邊三個叔叔。
當大夏高層意識到人口增長太多太快,實行政策時,白雲飛父母已生三個,兩個姐姐和他。二叔三叔家各生有三個,四叔家生了兩個。
農村有句話叫莊稼佬,都偏小,他爺爺奶奶喜歡他四叔。他爹老大從小不受爺爺奶奶喜歡。
他娘又是個要強的人,脾氣倔,寧折不彎,不懂變通,不像二嬸三嬸四嬸一樣能說會道討奶奶歡心,奶奶不喜歡他父母,同樣道理,白雲飛和他的兩個姐姐也不得爺爺奶奶喜歡。
十歲時,村上有人在外做生意掙到了錢,聽說一個月賺了幾十塊錢,於是村裏百十戶人家,有十幾戶都欣然前往(那時農村跟風很嚴重,隻要什麼能賺錢,一窩蜂的都上)。都想掙錢,畢竟那時農村還很窮。
白雲飛爹娘也不例外。也想發財。
於是白雲飛被送到同樣是鄉下的姨娘家裏,他們帶著白雲飛兩個已輟學的姐姐,拉著架子車去隔壁幾百公裏的市裏去倒賣水果。
所謂的架子車是用結實的木料做成,兩邊裝有兩個像自行車那樣的輪子,不過比自行車輪胎要粗一些,兩根長而平直的車把,中間一根結實的攀繩。拉車時站在車把中間,兩手握住車把,肩上套上攀繩,弓腰曲腿向前拉動。如果車上裝的東西較輕,也可倒行推著走。架子車曾經是農村人必不可少的重要運輸工具,在農村沒有機動車的年代,全靠它來運輸,種田用它往地裏運肥,往家拉麥子、玉米、棉花等,建房子用它拉土、拉磚頭。
父母姐姐都不在身邊,白雲飛一個人孤零零在姨娘家。那時農村教育也不行。白雲飛在姨娘家混了兩年。學習變的一塌糊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