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倒黴的大聖(1 / 3)

西遊世界,四大部洲的東勝神洲,有一傲來國,國土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喚為花果山。

花果山的正當頂上,有一塊仙石,感天地精華,內育仙胎。

此仙胎便是《西遊記》第一主角,鼎鼎有名的齊天大聖,孫悟空。

當然,此刻的他還未到菩提祖師跟前,獲得孫悟空這一名字,更不用說齊天大聖、鬥戰勝佛的名號。

此刻強名他為,大聖。

……

無聲無響,仙胎內部竟多了一道穿越而來的靈魂,與大聖逐漸融合。

而作為穿越者,在沒有係統一類的外掛的時候,他便是一個廢物東西,不必管他。

所以,還是先看大聖的表現吧。

仙胎內部灰蒙蒙的霧氣飄浮不定,當中有兩個發光的圓球互相交融,互相蠶食。

正所謂優勝劣汰,大聖乃開天辟地便孕育的生靈,而穿越者不過是個平凡生靈,情況自然以大聖占優。

如此看。

已到要說再見的時候了,失敗的穿越者。

……

好吧,其實兩道魂魄都在沉睡,僅是遵循本能相互侵蝕。固然一強一弱,但進程緩慢,姑且可以說相安無事。

隻是,萬物從不停留原地。

突有一日,兩道靈魂相繼蘇醒,因為他們的肉身,同一個肉身,即將孕育完全。

大聖先醒,果是靈性十足的先天生靈,一醒便知是自己將要誕生,歡心不已。

而另一位雖醒,卻由於靈魂孱弱,無法感知外界。

他試圖睜眼,卻看不見任何東西。

隻覺混沌不明,種種一切猶如霧裏看花,恍惚間,以為是夢,再度睡去。

但他的舉動牽引魂魄產生了波動,大聖得以注意,當即向波動處靠攏。

大聖的天賦強於對方,神識探知清楚,便知身邊有一個和自己長相差不多的存在。

大聖當下懵懂天真,對這“同胞兄弟”饒有興趣,有親近之意。

剛蘇醒的大聖做不到靈魂說話,退而求其次,試圖“觸碰”對方。

如此一想,淡灰霧般的魂魄身軀便依本能行動,大聖的靈魂開始吞噬穿越者的靈魂。

雖是自己所作,大聖不明真意,不知是好是壞。

與此同時,被吞噬的一方,那穿越者開始做一個“夢”。

夢中,一個龐大、不可感知的存在將他咬碎,自己淪為養分供對方成長。

在這種危險的情況,他也有本能。

本能便告訴他,該跑,該特麼地快逃!

逃?有這可能嗎?

沒有~

先不說他被困在石頭裏,就算他能逃出去,以他的靈魂底蘊,平白暴露在天地間,不久便會自我分解,同世界說再見。

雖不能逃,我們的主人公卻可以恐懼,恐懼這“噩夢”。

恐懼有用?

一般來講沒用,但現在,眼前不是還有大聖在。

大聖感知到“兄弟”的劇烈情緒,哪怕不知具體,大聖也懂是自己使對方難受了,立刻努力扼住接觸對方的想法。

隨著大聖克己,情況好似變好,大聖的靈魂停止吞食對方,另一位的“夢”不再那麼可怕。

但本能,便不是一個可以輕易被克製的東西。

縱使後來的齊天大聖也為難。

故而,無論大聖如何努力,雙方的靈魂仍會時不時接觸,情況僅從主動吞噬變成被動相融,算作“溫水煮青蛙”吧。

不久,另一位靈魂被始終無法蘇醒的“噩夢”,折磨得神識不清,魂魄盡散,隻剩真靈尚在。

正是這時,外界仙石嗡嗡顫動,聲響逐漸劇烈,“砰”一聲迸裂開來,產一圓球大小的石卵,見風化作一個石猴。

那石猴五官具備,四肢皆全,一身金黃亮色毛發,是大聖掌握身體,來到這個世間。

當即學爬學走,向四方亂拜。

且看他目運金光,射衝鬥府,真個驚世駭俗的靈猴。

未等聲勢如何,大聖突兀痛苦大叫,目中金光忽隱忽現。

這是腦內真靈相衝引起。

真靈為神識之源,為靈魂的精神所在與最高意識表現,是生靈的本質,倘若受損,極難恢複。

魂魄則是在真靈外部,作為靈魂“身軀”將真靈包裹住,起保護作用。

魂與真靈緊密相連滋養對方,構成人的思維才智。魄多向外延申、依附肉身顯化,構成人的感覺形體。

方才出世的石猴,便是體內有兩個靈魂,魂魄之間不會有爭端,代表他們本質的真靈卻不是那麼容易共處。

在仙石內,這種情況沒事,因為石頭皮實,就是百人魂也容得下。

若成得石頭精,千人魂也承擔得起。

可惜仙石功成即裂,化出來也是猴精。

(名字有個石,可沒用哈)

未經鍛煉的肉身可就沒那麼好講究了,石猴肉身無法承擔兩種生靈本質,成為一山不容二虎的格局。

相互擠兌下,兩道靈魂注定彼此消耗,爭個你死我活。

除非雙方長時間控製魂魄,做到隔絕彼此真靈,來個井水不犯河水。

不然真靈必然相鬥,直至一方真靈泯滅或者遁出肉身。

如今狀況,便是大聖意誌在外掌控肉身,穿越者的真靈本能作亂,偷襲了大聖靈魂。

整的大聖糊裏糊塗,不解“兄弟”舉動,好一會兒才反應過來,“兄弟”壓根兒沒醒,是他們的靈魂之間天然不對付。

其實大聖在仙石內打了先手,魂魄對比極為強大,可以強勢壓住另一方,使其不能反抗。

隻是大聖初生,操縱魂魄的手法疏淺,做不好壓製。

因為另一道靈魂,或許是個無能的廢物,可屎到淋頭,他還是會蹦上三蹦玩命,絕不存在放棄掙紮,任由對方吞噬的可能。

而大聖不想傷害“兄弟”,即使現在雙方性命攸關的時刻,他也不想。

是以,穿越者以弱對強,竟然隱隱沒有敗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