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爭論(1 / 2)

“想當年阿史那部,控弦之士八十萬,甘露七年阿史那兵圍北都,大晉朝廷不得不傾盡國庫甚至雙手奉上包括兩位公主在內的三百妙齡女子去取悅阿史那可汗。

可不到三年一代明君晉太宗發兵十五萬北擊阿史那氏,阿史那可汗被擒,大晉臣妾阿史那部五十年之久。

如今胡虜兵鋒正盛,稍微效仿前朝故事又有何不可,隻要有五年時間,蜀地,荊湘的錢糧,關中,西南的兵源就會源源不斷彙聚,中興大梁絕非空談。”

“黃相公,此言慌繆到極點,如若與金賊,遼賊和談,人心怎麼辦?不說河北路河京東路,就說剛剛被屠了三座大城十幾座軍鎮的山東道,我隨陳統製南下,見多了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人人對金賊有切齒仇恨,如若朝廷與金賊議和,千萬百姓的人心就散了。

更不用說金賊居然要我堂堂大梁官家以子侄之禮侍奉胡虜,那金賊偽帝更是不過十二歲,你要讓官家如何麵對天下人!”

如若是在平時的太平時光,看兩位紫袍大臣的相辯,也不失為一件美事,可朝廷上的不管是朱袍官員,還是內侍宦官,都難掩憂色。

能不憂嗎,今年可真是一言難盡,說是神州陸沉也不為過。

誰能想到一個不過是白山黑水之間的漁獵部族,一個不過是突厥的附庸部落,平時突厥派個萬戶來都得當祖宗供著的弱小存在,居然有膽子對強大的突厥用兵。

突厥雖說不複當年控弦之士八十萬的盛況,可四十個萬戶還是有的,還能源源不斷從其他部落征發部隊,還不包括幽雲漢兒軍。

可反觀遼人起兵時不過三萬,金人聯合遼東遼西各部加遼地漢兒一共也隻有五萬人。

突厥可汗阿史那彌真滿懷信心覺得四十萬對八萬優勢在我,於是兩路作戰,阿史那彌真親率三十萬大軍號稱百萬進攻金人,宣稱要將金人男子全部處決,以此來震懾近些年來已經漸漸懷有異心的草原部落。

又令大元帥阿史那彌射率軍十五萬剿滅遼人。

可先是阿史那彌射在野狐嶺被遼人大敗,自己也身首異處。

接著阿史那彌真,這位突厥可汗帶領的突厥最精銳的部隊在護步達崗竟然擋不住金人的一次衝鋒,一戰就沒了三十萬最精銳的突厥騎兵,他隻能帶著剩下的五萬殘兵逃亡北都。

這兩仗讓草原的部落知道了突厥不過是一隻紙老虎,所有有野心的部落都蠢蠢欲動。

之後不到五年,金人和契丹人的聯軍破黃龍府,破上京,破東京,破中京。

幾乎席卷了突厥的原有疆域,阿史那彌真從黃龍府一直逃到了蒙兀人的草原,最後被金國第一大將完顏婁室生擒,被封為歸義王,據說後來被金人驅馬踏成了肉泥,也有說是被弓弦絞殺,也不知道真假。

剩下的突厥餘孽分為兩股,一股以前興國軍節度使阿史那思磨為首,帶領草原上親善突厥的十八個小部落和一些雜七雜八的突厥人,漢人,契丹人和一些說不清楚的人種,合計三萬於開始西遷,說是西遷不過是逃跑罷了。

剩下的突厥人也不能等死,突厥王族阿史那社耳和大將契苾何力,在南京組建了新的突厥政府辦事機構,打出了“中興討賊”的大旗,吸引突厥的部眾和被打散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