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上午,蘇墨都埋在房間裏苦思冥想,一時間竟然忘了時間。
中午飯都是老媽馮菊見他太專注,沒敢打擾,親手盛了飯菜送上來。
看到他正在聚精會神的寫作,馮菊也不打斷他,默默的將手中的飯菜放在了一邊,盯著他寫的內容看了好一會兒。
因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主要敘述的是馬克思社會主義理想思想,其中夾雜著大量的戰爭事跡,馮菊一時間看的津津有味。
直到奶奶上來喊她有事,馮菊這才如夢初醒,朝婆婆做了個噤聲的手勢,扶著她輕悄悄出了房間,瞬間帶上了門。
直到肚子餓的咕咕叫,蘇墨才放下筆,甩了甩有些發酸的手腕,眺望著遠方,緩解一下有些幹澀的眼睛。
檢查了一下,發現今天上午頭腦清晰,寫作效率特別高。
全身心投入取得成果非常樂觀的,不但超額完成本月的稿件任務,就連下個月的就提前搞定了。
起身活動一下筋骨,看到了一旁的飯菜,試了試有些涼了,便端著飯菜下了樓。
剛到樓下就有親戚喊道:“馮菊,這是咱家大外甥吧,都長這麼大了啊,差點沒認出來。”
蘇墨過了好一會兒才想起來,這是自己遠方的一個大姨,趕緊上前打招呼:“大姨,新年好!”
見到蘇墨認識她,大姨明顯很高興,笑嗬嗬的撫著他的後背,“幾年不見,變化好大,更俊了,長大了也懂事了。”
接著又有好幾個親戚七嘴八舌的說道:“可不是嘛,人家現在可算的上是大學生了,縣一中上學呢!我們那邊到現在還沒有一個孩子能考上一中的呢。”
“是的,不過這孩子長得跟他爸真像啊,一樣俊俏!”
……
這些親戚有男有女,大部分都是姨和姨父,叔叔阿姨之類表親,關係不遠也不近,距離自家也不遠,索性都來一起拜訪拜訪聯絡聯絡感情。
像農村很多都是這樣相互串門,一是聯絡感情避免斷了親戚關係,二來就是平時有啥事能找到人幫忙。
自古以來,人情禮往在中國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特別是在農村,尤為的重要。
抱團取暖,在大多時候都適用。
用過午飯,蘇墨本來是打算繼續回房間,趁著狀態不錯,繼續寫幾篇稿子。
可架不住他那些七大姑八大姨,非要拉著他一起敘敘家常,想著今天自己已經這麼努力了,那就休息休息吧。
於是陪著這些七大姑八大姨硬生生的聊了一下午。
從自己學校生活和學習成績,到自己的感情關係,有沒有談戀愛,交沒交女朋友啊,通通都嘮了個遍。
尤其是自己的戀愛關係,一度讓他認為這些親戚們的目的就是給他找媳婦兒。
十句話有八句話不離女朋友。
太生猛了,其實也不是不能理解,這個年代正常在農村上高中的年紀,也就是在十六七歲左右這個階段。
村裏大部分的女娃該嫁人的都嫁人了,有的甚至連孩子都有了。
就是說很少有女娃子,超過十六七歲還沒有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