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鎮和桃花鎮相鄰,山路縱橫交錯,常有野獸出沒,便是相鄰,趕馬車也要一日,來回便要兩日。
自從新國初定,為了恢複經濟,新皇下旨打開國門,文化交流,商貿走動。使得楚國經濟恢複迅速。如今繁榮富強。百姓也遠離了衣不蔽體的年代。
皇帝卻有了新的煩惱。
天災人禍,使得種糧食的老百姓苦不堪言,糧食總量年年下降,米價一年比一年高,老百姓大都是麵朝黃土背朝天的,糧食數量不提升,米價一直高漲。雖不至於衣不蔽體,可糧食高漲,使得許多人吃不飽飯。這一實乃心頭大患。
劉曉夏穿到這個時代已有三日,看到不少家庭碗裏隻有丁點白米,不少孩子瘦的都脫相了。
本就是長身體的時候,偏偏糧食不夠吃。劉曉夏鼻子一酸,好在家裏會做豆腐,有個一技之長。勉強糊口,不至於太過寒酸。
這家的成員很簡單,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劉曉夏和劉曉虎是龍鳳胎,劉曉智是大哥,在隔壁村子念書,準備考童生呢。
爺爺劉順來是家裏大家長,人稱“劉老頭”,奶奶石翠花是村裏出了名的好看。
爹爹劉鬆,娘親白靜,是村裏的模範夫妻。
劉老頭早年便特地去外地學了這技術回來,從此以後自家基本不挨餓了。
劉鬆年少時讀書,但奈何不是讀書的料,但又偏偏對生意很敏感,索性回家繼承老本行。
自家的豆腐鋪子在劉鬆的經營下,也是攢了不少銀子。
但自家產量也如大家一樣,也就畝產264斤。
取總量的十分之一上交。剩餘的便分成兩份,一份拿去賣換錢,另一份換成舊米,糙米。
也就是說,一家人忙活了一整年,都吃不上自己家種的新米。
若是那一年,下暴雨,可能導致一整年的心血撲空,簡直是雪上加霜。
但自家還算不錯,鋪子裏掙的,院子裏種的菜,也能夠讓劉家人不至於吃不上新米。
劉曉夏回到院裏,就聽到石婆子說道今年的收成不好,收稻穀的前幾天還下了大雨,一家人緊趕慢趕才收回1848斤稻穀。
可憐有些人家一半穀子都爛在地裏,今年不知道咋過,苦的嘞。
這兩天都在下雨,時大時小的,劉家人商量過後決定,留下劉曉夏劉曉虎和石婆子在村子裏曬稻穀看家。
劉曉夏回到房裏,意識進入了係統。
是外婆家的村子,穿來的第一天劉曉夏就發現了這個神奇之處。
你可以隨意到任何一家裏拿東西,並且會自動補空,但僅限於村子裏。存儲空間無限大,還自帶保鮮。
這個時代的稻穀種的少,不可知的因素 太多,劉曉夏打算嚐試種三季稻,把水田也好好的利用起來。
但是東西拿出來的理由又是什麼呢?這可難倒了劉曉夏。
想不出來,索性不想了。還是想想今晚吃些什麼菜吧。
劉曉智下學是要回家裏的。
四個人,三道菜應該夠了。
盆裏還有昨天劉曉夏和劉曉虎下河裏抓的鯽魚。
河裏可多了,大家都不愛吃,說有腥味。
劉曉夏:那是因為你們不會,讓本大師出手立馬閃瞎你們的卡姿蘭大眼睛。
將鯽魚拍暈,用刀熟練的將魚鱗刮去,剖開肚子刮去裏麵黑不溜秋的東西。給魚魚改上花刀,用料酒,薑將魚摸均勻,醃製十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