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釗同誌很大膽很敢想啊”
“是啊,我們好多同誌覺得能占住農村和小縣城就滿足了,其實以我們的裝備和戰鬥力可以做更大的事情”
“包圍華北地區日軍,等待日軍戰敗後接收他們的武器裝備和資產,這要是能成功簡直不敢想象啊”
“我也認為日本人堅持不上一年了,蘇聯都已經打入德國境內了,一旦解決了德國法西斯陣營就隻剩一個日本了,那時候他將會麵對整個反法西斯陣營,戰爭必將在1945年結束”
“不是我消極啊,我是怕真按照陸釗同誌的布局打會不會給部隊造成重大損失啊,也許等到日本人戰敗我們能贏得更加輕鬆”
“即便是日本人戰敗也不會把資產交給我們吧,想要得到的東西還是要靠自己奪取”
“我看陸釗同誌的戰略沒問題,我們目前也有這個能力,執行層麵可以多研究一下嘛,盡量多占便宜少吃虧”
八路軍主要分布在晉冀魯豫四省有四十多萬人,日軍在這四省人數不超過二十萬。
以兩倍多的兵力在合適的時機包住日軍是能夠做到的。
最重要的戰鬥肯定由豫北支隊來執行,隻有他們有能力打穿日軍防線。
正好此時天寒地凍一場大戰剛結束,有的是時間來研究作戰計劃,調整兵力部署。
經過多方研究一份作戰計劃終於成型。
戰略目標切斷日軍華北和華中地區、華北和東北地區聯係將華北日軍包圍起來,等待日本承認戰敗。
陸釗建議在1945年4月才開始執行這份計劃。
計劃第一步晉省八路軍129師至少集結四萬人,從平型關、娘子關出兵進入太行山以東地區吸引日軍兵力。
第二步豫北支隊從洛陽出發攻鄭州、開封切斷日軍,並且防守日軍華中地區兵力的反撲,魯省部隊幫助豫北支隊防守華北地區日軍反撲。
以上兩步成功之後將會進入一場大戰,日軍肯定會瘋狂反撲,到時候華北日軍由晉省、魯省、冀省部隊應對,華中地區日軍就隻能由豫北支隊獨自應對了。
戰略目標能不能成功就看能不能守得住了。
第三步將會在日本承認戰敗之後再執行,日本承認戰敗之後不會再阻擋中國軍隊行動,選一支部隊直插山海關切斷華北和東北聯係,這才算包圍住了華北日軍。
日本戰敗在中國部隊肯定要繳械投降,他們的第一選擇肯定是國民政府,但是國民政府軍隊遠在西南和西北,在他們到達之前逼迫日軍向八路軍投降,這才是最終目的。
為了達成這一戰略目標八路軍從44年末就開始了準備,首先是129師組建兩個臨時支隊超過4萬人,進入太行山區進行整訓。
整訓內容包括編製、訓練、武器裝備更新等。
這兩個支隊雖然不是戰役主力但必須在一開始表現出極強的攻擊力,吸引日軍大量兵力。
在裝備上兩個支隊加強了炮兵也分得了一些陸式裝備。
魯省同樣組建兩個支隊,用於擋住華北日軍從北向南的進攻。
再加上豫北支隊這五個支隊將是戰役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