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二年春,禦史毛羽健向崇禎建言:“差役之威如虎,小民之名如紙。敲骨吸髓,見聞心寒。”— — 《明史》
……
“驛站”相當於國家直屬的“酒店”,可以讓朝廷官員在外辦事的時候,免費吃喝住宿,費用都由國家來承擔。
但由於國庫空虛,崇禎決定推行節儉之風,於是便將朝廷設立的許多驛站都給裁撤掉了。
……
江西饒州府安仁縣的“車盤驛站”,也被劃入了聖旨裁撤的名單之中。
張寧因此失業,由於他在驛站任職驛卒,偶爾從客房中拿些吃食,生活用品回家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他家並不貧困,正所謂:“驛站如我家,造福你我他!”
當然他家也僅僅,隻是處於溫飽線上, 而且張寧家中並未種糧。
一個月後,由於“隻出不進”,家中米缸也即將見底。
張寧之妻王采兒,年芳十八此時正慵懶地坐於窗邊,眉眼中透著些許憂愁,如同深秋的葉子,不經意間牽動人心。
她挽了挽自己的秀發,對正蹲著馬步的張寧道:“夫君,家中糧米將盡,你整日隻知在家耍槍弄棒,卻為何不去尋個活計,賺些錢糧回家?”
張寧很是無奈,他並非沒有出門去找活幹,隻是如今這個兵荒馬亂的年頭,能賺到錢的活計真是不怎麼好找。
……
幾日後,同為驛卒的好友王五,突然找到了張寧。
欣喜道:“ 大兄,昨日後晌城西周善人家傳出話來,說明日他家要三十幾個幹重活的苦力,要不我們且去試試看?”
正在給兩人斟茶倒水的王采兒聽聞,欣喜道:“好呀,夫君你且隨王兄弟去試試吧!”
……
在王采兒不停地催促之下,張寧也便答應了下來。
因此當晚張寧直接無視了王采兒在床上的嫵媚勾引,幾乎連碰都未碰她,憋足了勁準備明日大幹一場!
……旦日。
來到周府後,兩人的熱乎勁頃刻間便消了一大半。
遠遠地就見百來個漢子,正蹲在周府院牆外聊著天,一看就知道他們必定也是得知了消息,過來找活幹的!圍牆旁還堆著一摞摞的大石塊。
但沒等到劉管家出來,兩人也不願就這般離去,畢竟家中糧食都不多了。
頭頂上的太陽,曬得眾人汗流浹背。
衣服的黴味,腳丫子的酸臭味,還有幾個缺心眼放的臭屁味,斑駁混雜在一起,張寧隻得緊緊捂住口鼻,隻覺自己將要窒息。
半晌後,周府角門終於開了,家丁們支起了涼傘,桌案,伺候劉管家在胡凳上落座。
梳著一縷山羊胡的劉管家,滿眼不屑的掃視了眼在場的百來個漢子,隨後慢吞吞的喝了幾口茶水,將嚼的沒了味道的茶梗吐到了地上,然後清了清嗓子。
大聲喝道:“我家老爺打算重新修繕院牆,這幾千塊大石,一塊就不止一石重(注:明一石約150斤),身高不過五尺半的(注:明朝一尺約32厘米),就別在這湊熱鬧了,免得到時候砸壞了牆根,便將你們賣了都抵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