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秦宮西照(1 / 2)

時光的風,從何處吹來?

曆史的潮,往何方逝去?

----------題記

自大秦扶蘇仁皇下詔停築長城,已經過去十多個年頭了。

這是非常不順暢的十多個年頭。

扶蘇最愛念誦屈正則的一句詩: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因為父皇廣修阿房,大築長城,直壘皇道,加上自商鞅以來秦法的苛酷,到扶蘇即位時,麵臨的已是一個民不聊生叛亂四起風雨飄搖的帝國了。

雖然經過自己和朝廷各重臣們如履薄冰的努力調整,大秦這十多年已從那累如危卵的險境中喘息過來,但這內症剛緩,外疾又至-----密探來報,漠北匈奴兩月前派遣使者與漠西城郭諸國特別是西邊奧斯王國簽下了聯合攻秦秘密協議,欲在一月之後共起兵百萬,匈奴從北,奧斯諸國從西,兩麵夾擊大秦,奪皇都以牧馬!

扶蘇步出殿外,望著在夕陽餘暉下遠黛的群山和一群悄聲而過往南飛的大雁,心中的愁雲越積越濃,及看到那顆隻是在太陽落下之時方出現的天狼星,似在自語,又似在說給後麵的朝臣們聽:“又是一夜開始了。。。。。。”

語調甚為落寞,但落寞中卻隱然又迸發著一種似狼的狂野----狼是最喜歡黑夜的!

“稟聖上,微臣建議立即派一百隱士去把武琴郡主接回來!”後麵一個大臣已是急的滿頭大汗,卻也顧不得揩拭了。

“來不及了,來不及了。。。”扶蘇昂頭朝天,望著那輪剛升起的月亮歎息道,兩滴清淚悄然無聲的滑落下來。

“蒼山月明兮,姊之無方,弟悵思兮,望爾福祥!”言畢,倏然轉頭,大聲說道:“

宣項籍,蕭何速速進宮!”

-------------

從大秦隴西郡蘭州城出發,穿過八百裏河西走廊,便進入了茫茫大漠之中,在這片廣袤的荒沙草甸上,自古就棲息著一些原始部族,但由於其中一個叫犬戎的部族深入中原,幹下了一件大事,後來終於惹來了始皇的征討,世代棲息在這塊土地上的部族被無辜牽連,麵對兵鋒正盛的大秦鐵騎又無從招架,便有許多被趕往了萬裏之遙的西邊,那犬戎部族更是差點被從這個地球上抹掉了。

大秦鐵騎穿過塔裏木沙漠一直打到烏孜別裏山口才因補給不繼怏怏而返。

自此,秦始皇在這漠西設了大秦第三十七郡----樓蘭郡。

樓蘭郡是大秦最大卻人口最少的一個郡-----東起紮陵湖邊西至天山腳下,北至阿爾泰山南抵巍巍昆侖,廣袤萬裏,卻是人煙稀少的可憐。

樓蘭郡剛設立不久,秦始皇便下詔要從內陸遷徙六萬戶約三十萬人到樓蘭郡,可是他不久便在東巡途中駕鶴西遊了。

因樓蘭遠離皇城數千裏,其間戈壁荒漠相隔,流沙暗井防之不盡,往來頗為艱險困難,

仁皇登基之後,按照修生養民的國策,本擬取消這個頗為擾民的遷徙令,但畢竟是父皇遺詔,不便更改,便暫時想了個折中的法子,把那些大秦牢獄中的犯人赦罪,令其舉家遷徙至樓蘭郡,雖然遠遠沒有達到父皇遺詔所定人數,但總歸是承順了他的遺願。

既然遷徙了子民,設了郡治,樓蘭便是大秦的國土,本應昭示浩浩皇威的,但扶蘇即位之時,國內條件已然惡化,各地不滿官府的叛亂此起彼伏,巍巍大秦竟有搖搖欲墜之勢,朝廷君臣一門心思的麵對這個局麵去了,哪裏還有閑情和人手來治理這個剛設不久又天遠地遠的荒蠻之郡?

那郡守李貴是蒙恬手下一運糧校尉,又是相國李斯的遠房侄子,因其某次立了個小功,便被他撈著了這個差事-----領著一千來老弱病殘的兵士,開始在樓蘭當起土皇帝來了。

樓蘭城是西邊奇珍寶貨運往皇城的必經之地,這條樓蘭故道便自然成了這些移民們的生路。昔日隻有百十來間破爛土屋的樓蘭小鎮開始日漸繁榮起來,十多年下來,有的人家已然是蔚然巨富,出乘馬駕一樣的排場威風,甚至有剛遷來的人家,不出個三五年就掙了個萬兩家財(秦錢製統一為秦幣--重半兩)。

當然,這些都是刀尖上的買賣。

但隻要是能發財的買賣,自然會惹來許多人爭著做。

這樓蘭城自然又成了各路流寇、強盜、悍匪、奸商、遊乞們的天堂。

再加上一些之前被大秦軍隊趕至西邊的蠻族部落漸漸回遷,因為生活風俗不相容,語言習慣不相通,與那內陸遷來的民眾便時常有矛盾和糾紛,這些蠻族又彪悍異常,信奉的是誰拳頭大就聽誰的,往往因為一些比雞毛還要雞毛的小事,動不動就是一團人打的頭破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