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勢稍事評定,李香君懷念秦淮,隨貞娘回到南京。
夜幕降臨,秦淮河邊的燈火輝煌,燈船沿河而行,熱鬧非凡。李香君獨自一人站在河岸邊,凝望著河水波光粼粼,心中充滿了矛盾和無奈。
突然,一陣鞭炮聲響起,伴隨著嘈雜的喧嘩。李香君的目光被吸引,她看見一支明軍隊伍在河岸邊行進,其間有一個莊重威武的將領,就是被稱為多爾袞的清軍將領。
多爾袞的英俊麵容和軍裝的威嚴吸引了眾多人的目光,包括李香君在內。他的出現引起了河岸上的不少人圍觀,紛紛讚歎他的英勇和威嚴。
多爾袞抬頭看到了站在人群中的李香君,他一見傾心,步向前去:“姑娘,請問可否賜予一直同行的榮幸?”
李香君心中一凜,她並不願成為清軍的陪同,但又不敢得罪這位威震遼東的將領。她心生一計,笑著答道:“將軍過譽了,我願意陪同將軍同行。”
多爾袞欣喜地點了點頭,他引李香君登上一艘華麗的燈船,豔麗的燈光映照著她俏麗的麵容。船行如飛,李香君伺機尋找著機會。
突然,船來到秦淮河的中心,李香君抓住這個機會,輕盈地朝船舷躍去,像一隻自由翱翔的鳥兒。她沒有回頭,也沒有留下任何的痕跡,隻是消失在了河水的懷抱之中。
多爾袞震驚地望著河麵上蕩起的漣漪,完全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他心中湧起一股深深的懊悔和內疚,明白李香君是寧願選擇自殺也不願屈服於清軍。
周圍的人們也被這一幕驚呆了,紛紛大聲呼喊,企圖將李香君救起。但是已經晚了,李香君的身影消失在了漆黑的水中。
多爾袞黯然神傷,目光追逐著消逝的身影,口中低聲道:“李香君,你的勇氣和堅決,將永遠留在我心中。”
秦淮河靜謐如常,但這個夜晚,卻永遠刻在了眾人的記憶裏。李香君為了守護自己的尊嚴和信仰,選擇了自我犧牲,一躍而下的美麗身影成為了傳說。她用生命向世人詮釋了自由與堅韌的力量,成為了一代女英雄。
乙酉七月的一個傍晚,李香君的故居裏彌漫著靜謐的氛圍。侯方域放下手中的毛筆,他正為那把象牙折扇細細描繪著桃花的圖案。這些桃花,每一枝都是他和香君之間那段深深的愛情。
侯方域閉上眼睛,思緒回到數年前的那個夏日。那時的香君依然年輕美麗,卻一直籠罩在人間的苦楚之中。她冷眼旁觀著那些權力鬥爭和世俗之爭,在30歲的年紀就早早逝去,香消玉殞。回想這一切,侯方域的心中充滿了愧疚和痛苦。
他翻看著香君留下的信物,那把折扇上有著淡淡的血痕,是當年香君為了保護他而撞上柱子留下的傷痕。每一個桃花的細節,他都親手繪製,仿佛要將他們之間的愛情永遠鐫刻在這把折扇上。
沉浸在那段回憶中,侯方域的心情變得越發沉重。他開始思考自己的所作所為,曾經為了權力和地位,他是否已經迷失了自己的初心?他的心煎熬,內心深處充滿了悔意和愧疚。
在香君年輕的離去之後,侯方域決定來到她的故居。在這裏,他可以感受到香君曾經的存在,憑借著這份愛,他為這個空蕩蕩的屋子畫上了一枝枝桃花。桃花的絢爛嬌豔,象征著他們曾經的愛情,而血痕則代表著這段愛情的犧牲和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