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香悠悠,微風拂麵,殘陽下的莫愁湖畔,方域不禁歎了口氣。他手拿一本書,看著書中文字,卻不知所想。這個中州歸德人,自南闈下第以來,便一直隱居於此,避亂隱藏。方域對這個時代的亂象早已心如死灰,而如今又是戰爭紛爭、國難當頭,他更是倍感愁緒滿懷。
就在此時,一陣輕盈的腳步聲傳來,方域抬頭望去,隻見一位妙齡女子向他走來。她的雙眼閃爍著智慧和好奇,讓人一看就知道她是個機智聰明之人。
“方域兄,你可在此讀書?”女子微微一笑,向方域問候道。
“正是,不知阿嬌今日怎麼有空前來?”方域看著眼前這位美麗絕倫的少女,微微一笑。
這位女子名為賈阿嬌,是莫愁湖畔的一位名門閨秀。她早年喪父,由母親帶著弟弟賈家少主賈寶玉生活。可是雖然她出身名門,卻並不像一般的名門閨秀,她愛好讀書、寫詩,以及鑽研名人傳記和曆史,因此和方域頗有共同話題。
“這本書是什麼?”阿嬌走到方域身邊,好奇地問道。
方域展開手中的書籍,道:“這是一本名為《桃花扇》的小說,講的是南明時期的一段蕩氣回腸的戀情和官場恩怨。”
“哦,那就是方域兄和李香君才子佳人的故事吧?”阿嬌眼中閃過一絲興趣。
“阿嬌說得是。”方域點頭稱是。“不過,那也多虛構,與史實不符,其情節事跡亦是移花接木張冠李戴。”
“我看方域兄《答田中丞書》寫道:‘仆之來金陵也,太倉張西銘偶語仆曰:‘金陵有女伎,李姓,能歌玉茗堂詞,尤落落有風凋。’仆因與相識,間作小詩贈之。未幾,下第去,不複更與相見。’所以說,實際上,方域兄與李香君之間的緣分短暫得近乎逢場作戲。”
……
兩人便一同交流起來,聊到書中的情節、人物和文化背景,一時間忘記了時間的流逝。
“方域兄,該去看看梅花了吧?”阿嬌突然想起,臉上帶著一絲嫣然的笑容。
“當然,我們還得趕緊前往冶城道院呢。”方域笑道。
兩人便一同離開湖畔,向冶城道院而去。
走在路上,阿嬌湊到方域耳邊跟他說了一句:“方域兄,我聽說你最近有些心事,可曾想過向我傾訴一下?畢竟我好歹也算是你的朋友。”
方域看了阿嬌一眼,微微一笑,搖頭道:“不是什麼大事,隻是尋常閑愁。”
“噢。”阿嬌似乎有些失落,不過很快就又恢複了往日的風采,“那我們還是趕緊去看看梅花吧。”
兩人往前走著,一路上不時有路人駐足觀望他們,因為阿嬌是名震莫愁湖畔的美女,而方域亦是一位才華出眾的文人。很快,他們到達了冶城道院。
道院內綠草如茵,幾株鮮紅色的梅花在微風中搖曳生姿,引來許多遊客駐足觀賞。阿嬌與方域便走到花前,細賞梅花,時而品味一番,時而與明眸皓齒的花主人略作交談。漸漸地,夜幕降臨,繁星點點,道院內的燈光漸漸亮起。
此時,在道院的角落裏,有一位年輕女子靜靜地坐在蒲團上,垂著眼睛,手裏拿著一把笛子,悠然自得地吹奏起來。阿嬌聽到了這美妙的笛聲,頓時對那個女子產生了興趣。
“方域兄,我們去看看那個女子吧。”阿嬌說道。
方域附和一聲,兩人便悄悄走到那個女子身邊。女子還在閉著眼,不時地將笛子放在嘴邊吹奏,笛聲悠揚動聽,引得周圍的人們都不自覺地靜下來。
阿嬌湊到女子耳邊,問:“這位姑娘,你可願意與我們分享一下你的曲藝?”
女子便睜開了眼睛,微微一笑,道:“自然。”
於是,她便開始了她的演奏。阿嬌和方域聽了之後,不由得驚歎,她的曲藝之精湛,確有過之而無不及。女子因此也引來了更多的遊客欣賞,而她也因此結識了賈阿嬌和方域。
從此,這三個人便常常聚在一起,交換彼此的文學心得,互相分享彼此的興趣和快樂,他們之間的感情也越來越深厚。在這個動蕩的年代,他們在彼此身邊,相互支持,渡過了這段艱難的歲月。
長久的歲月已過,等到他們再次相聚,已是白發蒼蒼,歲月不去,可是他們始終攜手走過。情深意長,如梅花般堅韌。
他們三人年邁的身姿依舊站在曾經的莫愁湖畔,回憶曾經的往事。那些已逝去的歲月,已再也回不到了。
“阿嬌,你還記得我們第一次相遇的那天嗎?”方域看著阿嬌,微笑著問道。
阿嬌點了點頭,若有所思地說道:“當時我和寶玉哥哥正在莫愁湖畔賞梅,看到你在那裏讀書,便主動和你搭話。誰知道我們之間的那一次交談開啟了我們長久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