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逃難下山(1 / 3)

四月剛過,北方寒意未淨,薑源領著一隊人從山路上慢慢繞下來,腳下泥濘墜重,遠處烏州城已漸漸在晨霧間露出半麵真容。

“那就是烏州麼?”小妮兒趴在薑源背上,驚奇道,“真漂亮!”

薑源:“是。”

“我們以後就在那裏住?”

“不一定吧。”

薑源將這五歲的孩子往上顛了顛,“雖然戰亂已了,民風卻不知如何,況且我們來的不算早,城中剩不剩地方還未可知呀。”

小妮兒有點失望地閉了嘴。

這孩子生得瘦巴巴的猴子樣兒,包二妹趕在薑源後頭,背上一個大包袱,笑道:“落不落腳的,咱們有了薑小郎君,去哪都能活好!”

“是呀!小郎君,這一路上山打獵全指望小郎君,沒了您我們可怎麼活呢!”麥娘抱著女兒趕下來,踩上一塊幹淨青石使勁蹭鞋底的黃泥,打著哈哈笑道,“小郎君!咱也快下山啦,山下不比山裏危險,咱們尋個地方落落腳成不?”

雨後山路泥濘,走一步要費平日五步的氣力,薑源回頭看了一眼,麥娘的男人背上一包,胸前一包,手上提著,兩條腿上還各綁一大包,走一步顫兩下,氣喘如牛;其餘人也各自或抱孩子或背東西,都累得不輕。

小妮兒嚷嚷道:“山下有條河呢!”

“先撐一撐,到山腳河邊再歇。”

一路下山,薑源數到一千二百步,足足走滿一個時辰。到了山腳,路邊屍體就漸漸多了起來,多數是黃舊稀碎的骨架一副,上頭稀稀拉拉掛著小半塊布已算稀奇,新鮮的似乎都是餓殍,嶙峋不堪,隻剩一張皮附在骨頭上,半腐不腐。

這一行人光孩童就有四五個,眼前景象卻不能使她們害怕,這是看慣了。小妮兒早跳下地,拉著她香兒妹妹在路邊摘草尖兒。

薑源選在一處河坡邊住了腳,河坡地勢較高,下有一處平坦的草灘,她讓同行的人都下去歇息,自己站在坡上,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北部大亂,連年兵馬烽火苦得境內生民流散,積屍盈野......為避開戰火,薑源領著這小的小弱的弱共十四個人上了偏僻大山,一路艱苦,到底還是走到了烏州城外。

就看這裏和不和平,也許可以停下來歇幾口氣呢?

遠處官道上稀稀拉拉幾個人,向烏州城蹣跚而去。

烏州城上聚了一片厚重的雲,涼風吹過來,雲也有往這邊來的架勢。

此地不宜久留。薑源啃完幹餅,和著兩口水囫圇咽下去,正要提醒她們歇好了趕緊上路,遠處小樹林拐角跳出來四個人,俱是七尺的漢子,身後背環首刀,凶神惡煞,直衝衝往這邊走來。

小妮兒冒出個頭,薑源腳步一挪,將她擋住了。

“下去,叫你媽她們收拾好東西,別做聲,誰也別上來。”

小妮兒輕輕欸了一聲,身子一扭滑下去了。

不太好。薑源左邊看看,右邊看看,坡上就自己一個人,那必定是衝她來的。

薑源聳聳肩膀,緩緩摘下肩上牛皮弓,伸手往箭囊裏一摸,這一路上山下河,箭矢丟的丟折的折,就剩兩隻在裏頭了。

那也夠了。

“嘿!”為首漢子抬手揮了揮,“小郎君!何故如此大的敵意!我們兄弟四人駐守在此,不過同你收個過路費,不要鬧得兩廂傷心!”

“過路費?”薑源冷哼一聲,“你有官府印鑒沒有?拿出來與我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