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關於狐鳴穀(1 / 2)

壹、前言

這是一部從上古到現代的故事,真與假其實都是見仁見智,因為現代社會發展出來的科學價值觀,其實固化了人們的眼界與想象空間,而所謂科學不能解釋的東西,全都被歸類成怪力亂神,但實際上很多事件是假的嗎?隻不過是超越現代人的認知而已,人們有一種習慣,就是超越認知的事情,就當不存在。而事件是真實不存在嗎?大千世界的宇宙,什麼事情都是存在的,隻要有人經曆過,事件就存在在這個宇宙空間,而我隻是講述《山西汾陽郭氏》與《山東琅琊王氏》前世今生的故事。並且從這兩個家族的事件,講述《九尾》的故事,當然有些東西也是《九尾》想要說的話,被誤解千年的它,也有話想說。

貳、人物介紹:

一、《山東琅琊王氏》後人王轅,商紂王時代忠臣《比幹》後代,比幹死後後代為避禍改姓王,遷徙至山東琅琊,商紂王時期天地大亂,太公封神之後,玄天上帝封《比幹》為天地分界的守護者,《比幹》後代每千年出一個掌管分界的人,接替上一代王氏守護者,這個能守護分界的王氏,需通天地各方之靈,天生靈修自通頭腦驚奇,命苦卻不亂期心善,有著陰陽太極的內心,白中帶黑、黑中有白混沌一體,自小就萬靈見之臣服,妖邪見之閃避,手能結印、嘴能成咒、寫能成法、結氣成界、能聽萬物、能使平靜、身強體壯,通曉事物的本質,隨心可禦天地之氣,守護四方安寧。 二、《山西汾陽郭氏》後人郭虢,軒轅黃帝後裔(禺虢)為始祖,周武王叔叔(虢仲)衍生郭姓,軒轅黃帝為道教元宗,道始初體為兩路,(奇門遁甲)為一路與(靈符法器)為一路,後由老子開宗立教,奇門一路為修靈手印為主,為靈優心善之人修行。靈符一路則是給愚鈍之人修行的大法,兩路不同修為,奇門修行為治國安民救天下,靈符修行則是斬妖除魔濟世人,都是為了保人間太平的。而山西汾陽郭氏,就是奇門遁甲之術的傳承者,郭氏最著名的人就是唐朝郭子儀,奇門每千年會出一個奇才,擔負著使命。這位千年一遇的人,需人身虎性、孤膽一身之命,能死裏逃生置死地而後存,逆風翻盤之力,心存執著之勢,能隱忍、能潛藏如伏虎行獵,一發即中!又能穿梭孤地而不亂方寸,女身者更是強大,虎乃純陽之力,而女身虎性則是陰陽調和的太極之命,能順奇門衍生出五行八卦的最高境界。《郭虢》就是千年奇緣之人。 三、《九尾》塗山氏姓禽名女嬌,人身九尾狐靈,乃上古大仙,曆九千九百年修身始為仙,修於女媧娘娘門下,專責陸生動物靈管轄,與海生動物靈管轄白龍(龍王)、水生動物靈管轄龜仙(玄武)、羽生動物靈管轄鳳與凰(朱雀)等上古大神,管理著動物靈的修行與規則。 四、《相柳》又稱相繇(yao),上古邪神共工的臣子,有文字記載於《山海經~海外北經》,型有九頭身似蛇,翻江倒海能招水,口吐惡水食斃命,血能絕地穀不生。日本神話中的八岐大蛇,為《相柳》分身。為《九尾》死敵之一,後麵篇章會有詳盡述說。 五、《鱉精》俗稱王八精,神話中的王八精,可不是烏龜,王八其實稱呼的是鱉,也就是甲魚,《鱉精》好色喜食精血,修行未達千年無法化人型,常存江河湖水禍害漁民,無風起浪傾覆船隻,墜水者不見屍,為道行淺不足五百年的鱉精,隻能依靠食人得取精血,而見屍如幹屍的,則是五百年修為的鱉精作孽所致,此時的鱉精已經可以直接吸食人的精血,千年鱉精可幻化成人型,隨意變化男女,通過妖術魅惑眾生,以食人精血。《鱉精》靈性不足,修至千年也無法成妖,更沒法得道成仙,最多隻能成精,而法力能翻江起浪,為禍一方百姓,但不至大災。因心性邪魅,為《相柳》所用。

六、《黃皮子》又稱黃二爺或黃仙,最早出現於漢代民間野史,聊齋誌異裏也經常出現《黃皮子》的故事,它以食人精血魂魄修行,本性善妒記仇走偏門,能迷人心智亂人神魂,多害人命,多存山野,為禍一方,假若迷倒做大位者,則能亂國。心善者能修仙,但多數心惡為精為妖,喜惡作劇三隻為一伍,以鐮為材割人脛骨,多出現於曠野,傷孤身農民與旅人居多,但不至於重傷,日本鬼怪故事中的鐮鼬,就以《黃皮子》為原型。非常嫉妒《九尾》。

七、《羅刹》又稱(夜叉)是梵語音譯的一個詞,在佛教中是一種形象可怖的惡鬼,能吃人。在我華夏傳說中謂之為《羅刹》或《僵屍》,(道教)靈符道家中的(道宗密卷)詳解,人遭冤枉死,死後而怨氣不出,入土不安,或靈前起屍,或破棺而出,屍身不腐不爛獠牙利爪,先食近親補魂,而後禍害一方,而煉屍為王,禍國殃民。以修道法師之修行原神之力,用桃樹、柳樹、糯米稻桔梗的紙漿做成的的(黃紙),用茱萸、艾草、朱砂研磨製成的(紅墨)撰寫,《冥帝星君定魂咒》定其屍身後,請用《太乙星君三昧真火咒》或《玄天上帝天雷咒》破其身法,再用荔枝木焚燒屍身,方能消滅。《羅刹》在判官的《冥府誌》有三種形態,為首為①(飛屍),含冤枉死,死時雙足未落地,如鳥騰空。如吊死、刑台勒死、上吊而死,死時怨氣悶胸,屍身留一魂三魄,隻記冤仇無善根,麵目猙獰火紅眼,枉殺人。人見之必死,難以收服消滅。其二為②(地屍),含冤而死,死不瞑目,或入土未安寧,如時辰不對、方位不對、墓穴不對,死時後氣未吐,悶胸入殮,濁氣化惡氣或冤氣化怨氣,屍身魂散而魄留,異變後先食近親奪其魄,而後複仇害民,可神火滅之。其三為③(水屍),已千年未見,原為鮫人冤死幻化而成,後經封神大戰後,鮫滅而不負存在,外加(龍王)與(龜仙)江河湖海的管理,陸生動物死於水中,盡數為水生動物食盡,就再未出現過。靈符道家在唐朝後將(飛屍)稱呼為《羅刹》,(地屍)就是現在影視劇能看到的《僵屍》,為何很少(飛屍)的文獻,後續章節會有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