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羊城,正好是雨季。
天空陰沉,烏雲翻滾,紛紛揚揚的雨絲從天而落,落在青石板鋪就的地麵之上,石板縫隙間的斑駁青苔,變得愈發碧綠,牆角叢生的青草掛著晶瑩的雨珠,又瞬間滑落,草葉變得鮮亮異常,泛著幽幽的碧光,令人耳目一新。
陰雨天的街道上,人跡寥寥,略顯得冷清,偶有打傘的行人走來,一雙鞋底濡濕的大腳,踏著光滑濕亮的青石板而過,濺起細小的水珠,倍顯神色匆匆。
街道旁的店鋪裏,明亮的光芒穿透潔淨的窗玻璃,映照在雨水浸泡的路麵上,深淺不一的大小水窪,都泛起幽幽的亮光。
陳默在樓上透過窗戶凝視這一幕,將這景色印刻在腦海中,他開始拿出畫筆在潔白的紙上輕輕落下,隨即“沙沙”的聲音響起。
先是勾勒出線條,筆尖在紙上劃動,劃出一根又一根線條,就像一條條飛起的絲帶,很快框架就已經搭建好。
緊接著拿出調色板,開始調色。
陳默的手飛快的揮動著,畫紙上的顏色逐漸分明,在整個過程中,他沒有一次看向窗外,隻是憑著腦海中的畫麵刻畫著。
很快,繪畫結束了。
畫紙上的場景和陳默腦海裏的景色如出一轍。
朦朧的細雨,石板間碧綠的青苔,舉著雨傘匆忙踱步的行人......所有的細節全部被融入一張畫紙中。
盡管如此,但陳默總覺得感覺有些不對。
這幅畫太冷清,又或者說是剛剛的畫麵太過於冷清。
陳默端著調色板,拿著畫筆停頓在畫板前,緊張著眉頭思索著。
終於。
似乎想到了什麼,陳默開始重新調色,然後把重新調製出的顏色均勻的塗抹在路人舉起的雨傘上。
這是一抹暗淡的黃色,哪怕在整個清冷的主色調中也不顯得衝突,反而讓畫多了一點色彩分明的味道。
更重要的是,淡黃色會讓人看上去感覺到溫暖。
陳默向來不是一位寫實派的畫家,他喜歡在畫中加入一點自己的改變,他希望他的畫能讓人感覺到溫暖,有那麼一點人情味。
再次觀賞一二,確定沒有問題之後,陳默拿出手機將這幅畫作拍了下來,發給通訊錄的一位好友,是一名昵稱叫做“彩虹”的女孩。
起初陳默會將自己的畫放在自己的網店售賣,突然有一天,店鋪所有的畫全部售空,陳默查看買家信息,這才發現是同一人購買。
從此以後,隻要陳默的畫第一時間上架,就會被拍下,而買家,就是名為“彩虹”的收件人。
索性陳默就直接添加了彩虹的聯係方式,把自己的網店關閉,每次有新出的畫作,陳默都會采用拍照的方式直接拍給彩虹,彩虹從來沒有拒絕過一次,所有的畫都是照單全收。
這著實很大程度上的緩解了陳默的經濟壓力,兩個人通過長久的買賣也相互了解了不少,從聊天中陳默得知,彩虹是在一家繪畫工作室實習,特別喜歡畫畫,有時間也會把自己的畫拍給陳默,讓陳默幫忙構思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