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 227 紛擾(2)(3 / 3)

回頭告訴魏楹,他笑道:“莫不是見過了天家富貴,便有些不樂意嫁個窮舉人。光想著摘桃子怎麼成,還是要同甘共苦過的夫妻才長久。就如你我,是吧?”

沈寄好笑的道:“你怎麼老是對人家柳姑娘有成見?人家想挑個好的過日子,也不是過錯嘛。”

“就怕挑花了眼,其實十五嬸幫她出的主意是頂好的。今天怕是見識了阮少夫人的富貴清雅有些心動了。也好,若是個耐不住貧寒的,小董今年如果真差些火候,與她做了夫妻,將來仕途上難免有起落。起的時候還好,落的時候可就不好說了。如果再倒黴一點,大器晚成再過個一兩科才考中,她更是眼睛會長到頭頂上。”

“反正我是不摻和的,隻是苦了十五嬸。不過還好,最後還是她父母拍板。”不過魏楹說得沒錯,柳氏之前一心進宮,又進宮去了一次見識了天家富貴。雖然她豔羨自己做這個官太太,家資富裕,又能和貴人搭上話。可要她陪著小董一年一年的苦熬,想熬到夫婿金榜題名,再熬到他飛黃騰達,怕是不容易。而且,科舉的事不好說。萬一就真沒考中呢。那可不如阮家三少爺注定富貴的一生。

三日考期過去,魏家這八個舉子因為之前被督著煉五禽戲,還算平安的出了考場,沒用人抬出來。出來後也靠自己的力量坐上了馬車,隻回來後來魏楹沈寄跟前打了招呼就全都回去倒頭大睡。這個,沈寄還算有經驗,當年魏楹也是差不離了。於是讓大廚房溫著吃食,等他們睡足了恢複了精神再送熱乎乎的吃食去。之後眾人出去應酬不提,隻等到半月後發榜,魏楹一早打發了人去看榜。還算不錯,八個中了兩個,一個是魏家在族學附學的親戚,已經三十出頭,一個是本鄉的舉人,已屆不惑之齡。

自然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可是這一步,少有人是一次性成功的。魏楹這種成功範例不是時常有的。所以,雖然失望,卻也還能把持,笑著和中了的人道喜,便準備收拾回鄉了。臨行自然來和魏楹沈寄告辭。

魏楹拍著族弟的肩膀鼓勵了幾句,又和另外幾人說了話,最後問小董願不願意留在京兆尹衙門做個小小的文職,算是幫他謀了份差事。雖然月錢不多,而且是沒有編製的那種工作人員,但衙門提供食宿。而且京城畢竟是文章鼎盛之地。他又不比旁人回去後可以請先生繼續教授,家中也供得起他們再備考三年。所以,魏楹才會為他打算。其實本來留他在府中住著也無妨,不過文人嘛,總是有些清高。之前在此備考,他心底已有負累。不過那時人多,魏家下人又約束得好。而且如果考上了,於魏楹便是一個助力。所以,心頭負擔倒不大。

如果再讓他這麼住下去,想來是不會肯的。所以魏楹才有此一問。

董舉人果然十分感激,魏楹便道:“那我打發人去問問,給你安排個位置應該沒問題。xx書院的裴先生你也見過,那是我授業恩師,有時間你也往那裏多走動。”

“是,多謝大人。”

“我當年也如你一般,也有人幫襯過。你日後到了我這個地步也如此做,便算是薪火相傳了。倒不必過多客氣!”

如此,一時魏府客院隻剩下兩個還等著殿試的準進士。餘者不是回鄉便是如董舉人搬到了京兆尹衙門提供的宿舍開始邊上班邊繼續看書了。

沈寄冷眼看著,十五嬸那裏沒有動靜。便知道隨著阮少夫人過來拜訪,那件喜事是沒著落了。不過還好,十五嬸也隻是在自己這裏打聽過幾句,旁的什麼風聲都沒有露。如此船過水無痕的便過去了。倒是阮家又來下帖相邀,說才到京安頓好,請了三月二十過去聽戲,把那日在場的十五嬸王氏都請了,柳氏自然也在受邀之列。估摸著是這件事要成了。

十五叔用了半月便把三千兩銀子又送了回來,說是朋友的急難過了。沈寄自然不會細問,隻將銀票收好便是。他們去年出多入少,到現在還沒完全恢複元氣。不過想想前世要是買套大房子,那可得做二三十年的房奴便也想得過了。

沈寄還打發洪總管派人去京兆府那邊看過董舉人的生活情況,得知他一切安好,便囑他常來常往。魏楹自是去給那兩個準備殿試支招去了。雖然不是同族,但一個是魏氏的親戚,一個是同鄉,也是好事。

這一日到了阮家邀請的日子,沈寄帶了兒女一起過去。魏楹讓她多帶些人,“我總覺得那位還不肯放手的。阮家如今是他的人,多當心沒錯。”

“他還敢把我擄走不成?”沈寄不信。那人很愛惜羽毛的。而且現在還有安王對他的江山虎視眈眈呢。

“小心駛得萬年船。”

“呃,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