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的高考準時按計劃進行了,但部分高校的錄取工作,顯得有些倉促和手忙腳亂。這個過程中,自然就會存在一些疏漏和不足,這就為本書故事的發生提供了可能性,埋下了伏筆。
1989年8月28號,正在家中著急的等待錄取通知書的本書主人公之一王老三,同然接到了同學的傳話,好像他的錄取通知書已經在班主任那裏了,讓他趕快去老師那裏去領取。那個年代,沒有特快專遞,家裏幾乎都沒有電話,大學錄取通知書都是統一寄到學校,再由學生去班主任老師那裏領取。而主動一點的對自己的分數心裏有底的學生,都會每天去班主任老師那裏查詢。
王老三的高考分數並不低,那年高考的滿分是650分,他的高考分數是568分,按照現在的標準,進一個985之類的學校,還是綽綽有餘的。但在那個年代,是在高考之前首先填報誌願,而填報誌願的唯一依據就是在考試之前學校提供的幾張寫滿高校名稱的報紙,稍微認真一點的學校,會自己再印刷一張本校有關專業介紹的夾報,絕大多數的學校就是一個簡單的名字和有限的幾個專業的名字,都是5號字體,密密麻麻的印滿了報紙,如果有密集恐懼症的同學,還沒有開始填報誌願就會暈過去的。
王老三能夠與後來改變他一生的這所醫學院結緣,純屬偶然。在拿到那張印滿高校名稱的填報誌願的報紙之前,他從來沒有聽說過這所學校的名字,雖然這所大學在中南地區是如雷貫耳。僅僅就是因為王老三在當地有一個姑媽,家裏人一定要要求他去那個W市讀大學,當然這是建立在他能考上的基礎上。那個時候,大學的錄取率隻有10%多一點,沒有人有把握的。於是,有一定的抵觸心理的王老三,在填報誌願的那張報紙上,閉著眼睛在集中印有W市高校的那一頁,進行了盲猜,一指點下去,點到誰就是誰了,隻要不太離譜。於是著名的T醫學院就迎來了一位不心甘情願的學生。而王老三則選擇了一條自己做夢都沒有想到的道路。一切都是魔幻。
得到消息的王老三,顧不上吃晚飯,匆匆跑到了在學校校園裏麵的班主任老師家裏,拿到了自己不知道是期盼還是無所謂的那張錄取通知書。沒有今天這麼的精美,就是一張A4紙裁成兩半,上麵手寫的學生名字和錄取專業名稱。王老三沒有關注這些細節,唯一看到的是學校要求在8月31號之前報到。但王老三居住的小縣城距離能夠通火車的城市還有接近200公裏,當時這是他居住的S省唯一一班可以直達W市的火車,並且一天隻有一班車,火車運行時間,正點的情況下是27個小時。當然那個時候火車的正點率之低也是眾所周知的。
拿著錄取通知書回到家裏的王老三,麵對著的是跟他一樣這輩子沒有出過這個縣城的老媽,隻能唉聲歎氣了,這可怎麼辦?見多識廣的老爸出差去廣州了,這娘倆連火車站都不知道在哪裏,如何能夠去千裏之外的W市報到呢?而要通知父親,隻能等到二天,也就是8月30號拍電報,商量一下怎麼辦?
8月29號一大早,王老三就跑到了郵電局給遠在廣州的父親拍了一個電報,然後就抓緊時間去辦理戶籍關係、糧油關係等等一堆的手續,還要準備全國通用糧票等事宜,沒有全國通用糧票,去了也沒有飯吃。這些事情幾乎花去了他一整天的時間。而父親那邊也通過自己的關係,走後門買到了去往W市的火車票,發車時間是8月30號下午1點多。按照正常的推算,可以按時抵達學校報到的。但一切都會如願嗎?假設一切都是按照計劃進行,那麼本書的故事也就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