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華大大的《長相思》原版小說,是本人最喜歡的作品之一,而相柳則是全文中我最喜歡的角色,對於他的喜愛甚至超越對於女主小夭。
小夭對相柳感情,我堅信隻是不能愛,而不是不愛,小夭再理性,可情愛這種東西本就是脫離於理性的存在,它是感性的,從來都不是說不想,不能,就不會有的,而這種感情在原著中有很多地方可以體現出來。
比如:情人蠱,情人蠱原是女子給情郎的,百黎族的巫王說“有情人養情人蠱,斷腸人成斷腸蠱,必須要一對情人心甘情願,他若不是你的情郎,你怎麼能給他中下情人蠱”,雖然小夭否認,百黎巫王沒有再說,但並不是認同小夭說得“蠱術變幻莫測”隻是當著璟的麵,有些話不好再說。
再比如小夭答應了豐隆的求婚,給相柳送了一個花費好幾年時間做的冰晶球,特別是球中女鮫人的動作,她不僅僅是一隻手伸向男鮫人,另一隻手還撫著心口,這個不僅僅是希望他來接她走那麼簡單,更是下意識情感的訴求;另外在五神山的海邊,小夭也是穿著白衣,等著相柳,這個時候隻要相柳能來,小夭一定會跟他走,一旦她跟他走了,這就表示她要離開瑲玹,曾經任何人都不能讓他離開瑲玹。或許有人會說,小夭是典型的利己主義者,她希望相柳來,不是因為愛相柳,而是因為愛自己,不想跟豐隆成婚,但是我覺得,小夭當下很清楚豐隆是最合適的人,原著中也提到,豐隆知道他和璟的事情,也願意遷就她,如果僅僅是利己角度出發,嫁給豐隆的好處遠遠比讓相柳來搶婚的好處多得多,所以歸根到底,我覺得與其說是小夭利己,不如說在最後的時刻,深埋內心的情感戰勝了理智的部分,生出了奢望。
搶婚後在清水鎮相柳問小夭的幾個問題:願意嫁給誰,小夭說葉十七,而最願意相伴一生的人小夭卻寧願頭疼欲裂也不願意回答,因為那個答案是小夭從來不敢想,也不能想的,就像她對相柳得愛一樣,不是不愛,而是不能。
還有很多很多地方,體現著小夭對相柳的情感,原本小夭很有著自己的原則,就是她不會先付出,但是在跟璟的相處的後期,看似她為了璟慢慢變得主動,選擇相信,但是追究其根本,他的這些改變都跟相柳有著關係,比如相柳帶小夭看左耳的最後一次決鬥,他跟小夭說“漫長的忍耐和等待,為一個渺茫的希望絕不放棄。其實,和你在九尾狐的籠子裏做的是一樣的事情。”之後,小夭在遇到璟以後就說“剛看到你成為族長時,有點失落猶豫,想要不理你了,但現在沒有了”,又比如後來清水鎮再遇到桑田兒後麵的改變,等等等。
而小夭對於相柳的這份愛,除了小夭的不自知以外,文中三位經曆過炙熱的愛情的長者都能看得出來,首先是高辛王看到甡甡鏡中的相柳表現出的擔憂,然後是外爺多次要求瑲玹不遺餘力的勸降相柳,若小夭與相柳之間沒有愛,以小夭的性情,一個見慣了生死殺伐的前帝王,大可為了一個敵對陣營的將軍如此上心。還有西陵珩桃園中看到小夭跟璟在一起後,問的那一句“沒有別人待你好了嗎?為什麼是他?”很多人說這裏問的為什麼不是瑲玹,但我覺得不是,因為後麵小夭娘又專門問了瑲玹的情況,這裏之所以有這樣的發問,我覺得更多是小夭娘雖然知道小夭要跟璟在一起,但從小夭的眼中看不到女兒跟璟之間的炙熱,她跟赤宸是曾經轟轟烈烈愛過的,那種不管不顧的強烈的愛,再怎麼隱藏,假裝是騙不了人的,她能看的出來小夭與璟之間不存在,但是她卻選擇了璟,所以小夭娘才有這一問,至於後來讓璟照顧小夭,認可了璟,大抵還是出於人母對子女的愛,她與蚩尤的愛情雖美好,也無悔但卻太不容易了,女兒能走一條輕鬆的路,也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