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隻有三家人家,山東孔家、江西張家、鳳陽朱家。
鳳陽朱家”指的是朱明王朝,山東孔家”則是指孔子“衍聖公”一脈,由孔子的嫡係子孫一脈相承,到了明朝末年,衍聖公孔衍植是孔子的第64代孫。
上述兩家人家,“朱家”代表著朝廷,而“孔家”代表著中國兩千多年來的文化正統,張岱口中的“江西張家”指的是誰呢?為何能夠和朱、孔兩家並列呢?
中國古代三大宗教,道教、儒教、佛教。其中,佛教是外來戶,而道教和儒教長期並列,在中國文化傳承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天下三大家中的“張家”正是兩千多年中國道家正統、一脈相承的“張天師家族”。
張道陵幼年時,聰慧過人,7歲那年,就能將《道德經》倒背如流。後來被舉薦到太學讀書,張道陵在太學讀書萬卷,天文地理、河洛讖緯無所不通。
當年太學有一千多名學子,大家都鑽研儒家學問,而張道陵卻歎息儒家學問教人從禮向善,走的是稗官之道,學會文武藝,貨與帝王家。
全天下隻有皇帝老子一人說了算,仕途上所有進步和貢獻最終目的是服務帝王及維護皇權體係。張道陵認為儒學不能解決“生死”這個哲學問題,於是,他決定放棄儒學,改學黃老之道。
張道陵聲稱他得到了太上老君下凡親傳,讓他為民間掃除妖魔,救護萬民,張道陵因此創立了道教,並尊老子為道教祖先,以“道”為最高信仰。張道陵創立的道教名為“正一盟威道”,又稱“天師道”。
張道陵廣收門徒,於是“天師道”在四川、陝西等地一度十分風靡。因入教需要納五鬥米,因此又稱“五鬥米教”。當時天師道按照區域,可劃分為24個教區,規模非常龐大。
根據道教傳說,張天師活到了123歲羽化“成仙”,他臨終前,留下丹藥、斬邪二劍、“陽平治都功印”傳授給了他的長子張衡,並留遺命,張家子孫世代繼承他的衣缽。
據傳張天師還留有一本名為《平怨錄》的奇書,他交代後人,萬不可讓世人知道此書的存在,因為此書並不是什麼絕世武功秘籍,也不是藏有今天秘密的藏寶圖,而是一本魔書,是一本能帶來惡運的書。
世間所有的惡皆由心生,世上所有的惡皆由怨所化,怨也可以分為內怨與外怨,內怨指產生的怨氣留在心中,積怨已久便是如此,內怨會使人心生惡念,從而誘導人做出傷天害理的事。
而外怨指那些橫死之人溢出體外的怨氣,人死之後心中會產生一股極強的怨氣,然身死之人化為白骨,怨氣自然無處存放便溢出體外。
外溢的怨氣一般會守在一個特定的地方,心中沒有牽掛,會升天或者變成遊魂,狀態不穩定,具體到哪裏去,教派不一樣,說法也不一樣。
如果有遺願沒完成,會變成一般的鬼,直到完成。有想見的人或其他什麼的會變成遊魂,狀態不穩定,有可能變成厲鬼,也有可能會升天。
根據怨氣產生的大小,所幻化成的惡靈的法力也有所不同,世人將惡靈的等級劃分為:幽靈、遊魂、野鬼、鬼仙家、厲鬼、鬼將、鬼神、鬼王這幾個等級。
有惡靈的地方就有滅靈師,顧名思義滅靈師就是那些以消滅惡靈為職業的師傅,根據法力等級的不同,他們也被分為:不入流、下流、三流、二流、一流、超一流、先天、宗師、大宗師、王級、祖級。
滅靈師有很多門派,其中最大門派自然就屬正統天師道“正一盟威道”了,這麼門派自有惡靈伊始,就存在了,所以曆史久遠,血統純正,穩居滅靈師這一行業的龍頭老大地位。這也是自然,誰讓人家的開派祖師是張天師呢?
此外還有茅山派、華山派等一些道教正統分支,除了那些個大門派外還有一些江湖散修,因為交不起高昂的入門費用,隻能靠偷學、自學成才。
因為不是正統,這些散修的身價自然也是便宜的,像一些平民百姓請不起那些名門望族的滅靈師,就隻能請這些江湖散修,所以這些散修也能勉強混個半飽。
本書主人公李莫離18歲,是個滅靈師,但不是正統主流的,師從某位不入流的江湖散修,不知是踩了什麼狗屎運,他的級別倒比他師傅還高一級,是個下流。
這種情況在當時也屬於常見現象,大金王朝老皇帝駕崩,這個老皇帝生前可是狠茬子,壯誌雄心,想要一統天下,不是在厲兵秣馬就是在和鄰國幹仗的路上。
他生有9個兒子,他也將自己當成真龍天子,常把“龍生有九子”這句話掛在嘴邊,並以此為榮,他堅信自己就是天上真龍的轉世。
然而天不遂人願,老皇帝的九個龍太子死了八個,都是死在戰場上的,幸好九皇子尚且年幼不然指定被老皇帝派去衝鋒陷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