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見呂布遲疑之色,推了推呂布道:

“將軍.”

呂布聞言長歎了口氣:

“唉,奈何我與他有父子之情,我怎能做此不義之事?太師又是國之棟梁,我又怎能做此不忠之事?唉,真是難煞我也!難煞我也!”

呂布心中抑鬱不已,舉杯將杯中酒一飲而盡。

王允冷笑一聲道:

“父子之情?將軍姓呂,太師姓董,他擲戟之時,可曾念及父子之情?”

呂布聞言,不由心動,眉間伸展,王允本就是極善察言觀色,又憤然道:

“董卓老賊入京以來,禍亂朝政,百姓有倒懸之危,君臣有累卵之急,賊臣董卓,將欲篡位,朝中文武,無計可施,十八路諸侯舉義軍討伐董卓,奈何卻被將軍阻於虎牢關前,誅逆賊而不得,何談國之棟梁?”

王允說得義正言辭,痛快淋漓,卻不料呂布兩眼通紅,一把揪住王允脖襟,王允心中暗道不好,隻見呂布顫聲道:

“此話當真?”

王允聞他此言,大義凜然道:

“此事天下皆知,何敢欺瞞溫侯?將軍若誅逆賊扶漢室,乃漢室忠臣也,必當青史留名,流芳百世;將軍若助董卓亂天下,乃反臣也,縱當載入史筆,遺臭萬年!”

呂布聞言氣得咬碎鋼牙:

“董卓老賊,陷我於不忠不義之地!”

轉而對王允道:

“司徒放心,呂布心意已決,不殺董卓,誓不為人!”

王允見此光景道:

“但恐事若不成,反招大禍。”

呂布拔出配刀,刺臂為誓,王允大為感動,淚如雨下:

“漢室江山,仰仗將軍了!”

說罷,又道:

“將軍且不要聲張,王允自有安排。”

次日王允請了兩個心腹之人孫瑞、黃琬共同商議誅賊大計,也是湊巧,此時的皇上,也就是那位陳留王劉協也就是那條幼龍已被董卓搞的形容枯槁,正值重病之中,於是三人商定,遣一能言之人前去郿塢請董卓議事,再由當今聖上發密詔於呂布(這正是三人為定呂布之心,方才定下此計,畢竟一直是王允的一麵之詞,不足為評,但有了密旨,自是可以說明一切),使甲兵埋伏在朝門之內,引董卓至此誅殺。

三人計定妥當,一時卻找不到合適的人選前去郿塢,這人不僅要能言善辯,還要與董卓親近,更要有誅逆之心,這種人選實難選擇,要知道,董卓所信任的人多是從西涼帶來的人,黃琬突然想起一人,若有此人,必可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