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類蟲洞穿梭(1 / 2)

恒星。

於廣袤無垠的宇宙星海之中閃耀,點綴出絢爛多彩的瑰麗星光。

作為宇宙中最常見的天體種類之一。

恒星大多是由成分不一的,發光等離子體構成形狀、大小、顏色或有不同的,巨型發光態天體。

人類習慣於,將距離自身所在最近的恒星,命名為太陽——象征著力量、光明和希望,是給予生命正能量的載體。

源宇宙。

新星曆21998年。

人類東部疆域軒轅星區。

編號為DBXYJY0001的超星係團。

山海學院,作為人類最高同盟會下,設立的最為古老的武道學院之一。

其以山海星為總部主體,管轄範圍囊括整個超星係團,在全人類五大星域之中,業屬於教育領域佼佼者,赫赫有名的存在。

青冥港——山海星外最大的同步軌道星港。

作為聯通著軒轅星區內其他超星係團的重要交通樞紐。

與普通的航運中轉星相比。

除了星港內那高聳矗立,標誌性存在的明亮燈塔,時刻在為種類、數量龐雜的宇宙艦船指引方向、分化泊位之外。

青冥港中還擁有著部分罕見古老、卻依舊可以穩定進行跨星係傳送的宇宙星門。

據《宇宙探索錄》中記載。

新星曆初期,偉大的人類科學家們,通過學習遠古宇宙霸主蟲族,觀察星空巨獸——弑空蟲的蟲洞製造過程,並記錄其穿梭虛空時的磁場變化軌跡。

最終結合源能科技,開發模仿出了這種類蟲洞穿梭技術。經過了大量跨星係,超遠距離的穿梭試驗完善。

正式被命名為:“宇宙人類星際傳送門”,簡稱星門。

“星門穿梭試驗項目”的成立。足可與消除“水土不服”,統一時間周期、星球引力等“星球普適化改造項目”相提並論。

是人類文明中,源能科技應用發展的又一裏程碑。

隨著穿梭試驗進展:從物品到蟲獸,從機甲到飛船,從預定穿梭距離出口到安排固定坐標傳送。

前後曆經3000多年,耗費人力物力不計其數。

直到在第一次宇宙大戰結束之後,完善的穿梭“輸入端”和“輸出端”結合體——“星門建築”,才被人類族群快速推廣使用。

在此期間,利用戰爭勝利獲取到的大量資源,源源不斷地供給星門建造,為人類早期拓展宇宙殖民、與萬族爭霸提供了極大便利。

而青冥星港中的部分星門,正是最早一批的試驗造物,距今已有兩萬年的曆史。

雖然這些星門有大有小,一扇扇空洞的門框分布間隔也是錯落無序。

但是這裏每扇門戶的建造原料,最是稀有考究。

其正上方刻印著的坐標編號,依舊清晰顯眼,原本不知名的銀白色礦石塗裝,曆經長期的能量輻射後,還是依舊光滑明亮。

除此之外,每扇星門都設有獨立的通告警示、安全戒備和最重要的源能供應設施。

搭配星門專屬的服務型智能招待機器人,和自動向個人終端傳輸的“星港答疑指南”。

以及可以隨時呼喚、獨立投影出來的星港虛擬服務助手,足以滿足過往行人、貨物便利的穿梭來回。

至於所謂的個人終端,指的就是通過生命磁場認主、攜帶個人身份信息,並提供諸多便利功能的源能科技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