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搶先逃跑派,墊底接盤者(2 / 2)

安宋大軍與護國大軍互相對峙時,宋國子民紛紛作出重要抉擇。

最先嗅到危機的,便是宋國曾視為立國之本,並引以為傲的宋國商賈。

早在姬宮湦吞並晉國時,宋國商賈便敏銳地覺察到,大型姬姓諸侯國尚且難逃滅亡命運,更何況是殷商後裔子姓諸侯國。

姬宮湦尚未巡遊宋國之前,便已經有大量宋國商賈搶先一步,將家眷悉數送往鎬京,隻留下少數下屬與自己繼續經營宋國產業。

後來姬宮湦巡遊宋國,宋國商賈更是明白,宋國即將迎來動亂。

若想保住性命與錢財,就必須加緊離開宋國。

於是乎,在姬宮湦離開宋國時,絕大部分宋國商賈已經盡數變賣產業,攜帶錢財與下屬完成轉移。

彼時,宋國卿士貴族仍沉浸在宋公白仁德之中,見到商賈以各種名義變賣產業,便紛紛低價購入,以期未來獲取高額利潤。

結果便是宋國迎來內亂,那些產業所值一落千丈。

宋國卿士貴族雖然萬分懊惱,卻也無計可施,畢竟當初交易時你情我願,況且對方已經離開宋國,即便明知道對方的下落,也不敢上門尋找。

離開母國的卿士貴族,除非頗具名望,否則便與過路者無異。

一旦對方向守城甲士檢舉,輕易就能定下惡意滋擾他人之罪。

宋國卿士貴族也隻能打碎牙齒往肚子裏咽,轉而全力支持正考父所建護國大軍,期待內亂能夠盡快結束,自己所購買的產業有所恢複,甚至意外地小賺一筆。

縱觀宋國商賈與卿士貴族,前一類為搶先逃跑派,後一類為墊底接盤者。

反倒是宋國普通國人、野人與奴隸等,夾雜在上述兩類人中間,先後出現三次較大變動。

姬宮湦即將巡遊宋國時,其等感知到宋國商賈逃離,疑惑不解的同時,紛紛對宋國商賈拋棄母國的行徑表示唾棄。

等到姬宮湦進入宋國,宋公白子嗣矛盾逐漸公開顯現,聯想到不久前翼國的遭遇,開始有部分人覺察出不對勁。

本著萬無一失與活命第一的雙重準則,不少普通國人開始暗中收拾財物,仿效自己曾經唾棄的宋國商賈,將父母妻兒送往大周。

野人則更加幹脆利落,本來就不是宋國在籍國人,絲毫沒有拋棄母國一說。

而且伴隨姬宮湦巡遊宋國,大周有關事跡得以快速散播。

雖然宋國正在效仿革新,但是已經有成例擺在眼前,野人自然不會耐心等候,紛紛舉族越過邊界,進入大周疆域。

至於奴隸,則是有心逃離宋國,卻無力掙脫身份桎梏。

姬宮湦離開後不久,宋國陷入動亂,使得其等心態第三次發生轉變。

眼見動亂毫無休止之跡象,有條件離開的普通國人,幾乎已經離開,剩下的大多為窮困潦倒者,想離開卻連路費都湊不齊。

野人則是分成兩類,一類繼續拖家帶口離開,另一類則選擇留下,將離開者遺留的房屋田地等占為己有。

至於奴隸,則是逃離之心更加急切,最終按捺不住,開始頻頻生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