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兩則好消息,一樁小意外(2 / 2)

在姬宮湦的預料中,四名姚國遺民年邁體衰,行刺成功概率幾乎接近於零。

然而事實卻恰恰相反,正因為四名姚國遺民年邁體衰,茅子呂及其親衛甲士根本毫無防備。

甚至四名姚國遺民衝向茅子呂時,茅子呂還以為其等是要呼天搶地痛哭。

待親衛甲士反應過來,紛紛上前營救,茅子呂已經身受重傷。

最終結果,四名姚國遺民被當場誅殺,首級壓在四處城門口下,供茅國子民來回踩踏,以解殺君之恨。

茅子呂則因傷勢過重,半個多時辰後便一命嗚呼。

茅國群臣憤慨激昂,卻因四名姚國遺民均已當場身亡,真相根本無從查起。

無奈之下,茅國群臣隻得收拾殘局,擁立公子壺為新君。

公子壺年僅十二歲,出生時腦門被擠壓,猶如壺器一般,於是便被茅子呂取名為壺。

或許是因為缺氧,公子壺三歲才學會走路,五歲才勉強能開口說話,七歲時總算學會自己吃飯,九歲終於會上廁所。

倘若公子壺僅隻是智力殘缺,那可以說他天生可憐。

畢竟西周時期的普通諸侯,平日裏根本沒有多少事務,頂多便是簡單巡視一下封地,偶爾幫忙解決治下子民的日常糾紛。

即便國君沒有智力,隻要公族尚有男丁,社稷便會繼續延續。

偏偏公子壺既蠢又壞,最喜歡聽人慘叫,尤其是撕心裂肺那種。

倘若隔上一個時辰聽不到,便會撒潑打滾,睡覺更是需要哀嚎聲助眠。

按理說,公子壺如此荒誕,根本不配繼任國君之位,但茅子呂氣運屬實太差,隻留下公子壺這個血脈,其他子嗣均於幼年夭折。

茅國群臣的想法很簡單。

遵照父死子繼的禮法,先擁立公子壺繼任國君。按照公子壺的智力與性情,屆時將極其容易意外身亡。最後再從公族子弟中,挑選合適的新國君。

無論後續如何,茅子呂終歸遇刺身亡,超出眾人此前預料。

內史伯朙道:“大王曾有言在先,若是事與願違,便強行讓事情如願發生。如今茅子呂意外殞命,吾等該當以何名義,方能讓魯侯稱合理出兵征伐茅國?”

姬宮湦當即大笑:“隻需按原定罪名即可,茅子呂是生是死,又有何關係?”

“聖賢曰,人死而罪消!”

“此乃荒天下之大謬也,定然並非聖賢所言。罪便是罪,隻要犯下,便需要接受懲罰,如此方能對得起受害者。”

“人已死,還能如何懲罰?”

“其所遺留的一切,均可用於賠償受害者。”

“若其生前一無所有?”

“那便對其屍首進行處刑,爾後棄於荒野,任由野獸啃食。並將其罪行編成歌謠傳唱四方,使其遺臭萬年。”

內史伯朙倒吸一口氣。

“如今茅子呂意外殞命,大王將會如何懲罰?”

姬宮湦神秘微笑:“茅子呂乃茅國國君,其所所犯罪行便是茅國罪行。無論何人繼任茅國國君,均會變成孤王懲罰對象。”